武漢肺炎重創環球經濟,而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肯定會被拖累。尤其是今次是大型傳染病,其負面影響涉及供應、需求和金融市場流動性,這種巨大震盪是自上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未見過的。究竟環球經濟能否在短時間渡過難關?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因素是找出辦法將疫情盡快壓下來,令經濟活動得以回復常態。
不少分析只是聚焦於疫情對經濟所造成的創傷,其實,這次經濟災難的嚴重程度將會視乎各國的抗疫能力。根據上世紀三次「全球大流行」的經驗,大型傳染病均在4月開始便轉弱或甚至慢慢消失,因此,各國的抗疫部門是會利用這個黃金時間來控制疫情,假若歷史重演,疫情將會在一至兩個月內明顯改善,而環球經濟也有頗大機會在今年夏天後期重新起步了。
「全球大流行」對經濟的殺傷力無可置疑。按兩位美國經濟學者Robert Barro和Jose Ursua在2008年的研究報告,1918-19年西班牙流感是自1870至2007年間,其中一個最具經濟破壞力的大型事件;這次流感令美國的人均GDP和消費分別下跌6%和8.1%。此外,最近兩位聯儲局學者Sergio Correia、Stephan Luck和一位MIT學者Emil Verner共同研究西班牙流感對美國製造業產量帶來的負面影響,他們發現這大型傳染病令當年的製造業產量下跌18%,但當城市盡早採用非藥物的抗疫措施,在疫情完結後便會展現更快的復蘇,原因是這種抗疫措施能夠降低死亡率和減輕由全球大流行帶來的負面經濟後果。
對付大型傳染病必須強力
最近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敦促美國政府應該關閉全國來應付武漢肺炎。誠然關閉全國可能即時將美國經濟帶入冰河時期,經濟收縮更可以非常恐怖,但與大型傳染病抗戰是應該以「快打慢」為上策,因為不盡快壓下疫情,其擾亂經濟的時間將會更長,而經濟復蘇也更難盡早回復,從這方面來看,蓋茨的提議是正確的。
對付大型傳染病必須採用強力的抗疫措施才可以有勝算,無奈,林鄭政府後知後覺,在抗疫行動總是落後於形勢,這種制訂政策能力絕對不利於管控疫情。筆者真是非常擔心,香港遲早有一天會給這班無能官員害死。
原刊於《蘋果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