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位港人,最近在下筆時都感到舉筆維艱── 我深知寫出來的東西會有人看。作為一個老師,在亂世裏很難長期維持緘默,但真要作聲發表己見,又難免得罪一些人。而在選擇沉默或得罪人之間,我選擇了後者──對於一個知識分子而言,在這種時候選擇不聞不問,代價實在太高了。
我曾說過:作為教育工作者,為了下一代的福祉,在論到政治等議題時,最好留一片空白讓孩子們自己發揮、領悟。可在目睹一連串從反修例到抗疫的事件後,我的觀點產生了變化:我認為,按照目前的亂局,老師還是不應該直接介入,但倘若遇到了一些比較偏激的意見時,尤其是那種帶着仇恨的聲音,必須予以及時、正面與理智的勸導。為人父母者,則不宜繼續袖手旁觀,必須得直接介入,而且動作容不得一點兒含糊,最好能做到一錘定音……理由很簡單:你今天不教育自己的孩子,這個社會裏的其他人就會代勞。
那麼,在這個嚴重撕裂的社會,如果連自己的家庭都沒有一個共識的話,該怎麼辦?我本身是一個基督徒,在遇到無法解決的難題時,我往往會尋求《聖經》的智慧與幫助。
《聖經》裏有這樣的一段經文:「弟兄們,我借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 (林前1:10)
華理克牧師(Rick Warren)說得好:人際關係永遠值得重建。人的一生都在學習怎麼愛,而上帝要我們珍惜人際關係、盡力維護它,不論有多大的歧見、傷害或衝突,都不可放棄。事實上,從《聖經》我們知道,上帝早已給了我們重建人際關係的使命。因此,新約《聖經》裏記載了許多如何與人相處的教導。保羅說:「所以在基督裏若有什麼勸勉,愛心有什麼安慰,聖靈有什麼交通,心中有什麼慈悲憐憫,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腓2:1-2)保羅在教導我們:要盡力與人和好,這是靈命成熟的象徵。
亂世中,我們首先要選擇與之和好的,是自己的家人。我不是說親戚朋友不重要,不是,但我們要想清楚:能夠真正決定你孩子命運的,在孩子完全自主之前,是你和家人。在教育孩子如何待人處事上,暫時把親戚朋友都放一邊,然後把你和家人達到的共識灌輸給孩子,讓他們在雜音圍繞的亂世中,自己的心底裏有一把父母送予的「寶尺」可用。
我身在越南,可是心思卻從未離開過香港。有一天,讀二年級的兒子問我:「爸爸,什麼叫『攬炒』?」我心裏一怔,趕緊問他從哪兒聽到這詞兒,他說是YouTube。其實,對於「攬炒」的定義我真的不太清楚,只知道從去年6月開始,一直聽到這詞兒,意思大概就是「攬住一起死」(同歸於盡)。
香港不應再經歷任何漠視一切的暴力
我把意思告訴他之後,他大吃一驚,問為什麼。我眼看避不過,只能告訴他自己的意見。這世界上,一個人如果連死也無懼的話,那確實是一件很恐怖的事兒。在某種程度上,我理解、同情並尊重擁有這種想法的人,可是亂世裏,一個人必須要有一個人的人格,我們不能說因為在上面的人沒有,所以我也不需要有。 「以惡制惡、以暴易暴」的後果是什麼?我相信不用在這裏詳述,觀歷史即可。香港從很久以前開始,已經是一個經濟和金融中心,能達到去年6月以前的水平和地位,靠的就是那令人尊敬和值得依賴的法治。無論是基於何種理由,香港都不應再經歷任何漠視一切的暴力,理由很簡單:我們都需要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工作、生活以及養育孩子。
我們不能說年輕人的憤怒毫無道理,但作為一個港人,我對這種持續的固執、破壞的強度以及忘我的程度感到了心寒。醫護人員用了差不多一周的時間,以罷工的形式爭取政府封關,以及獲得更多抗疫的資源;我同樣予以理解,但是我無法同意把需要甚至是急需醫療服務的病人作為談判的籌碼──這跟是否理解無關,而直接是衝擊了道德和原則的底線。許多人說,我們不應站在道德高地去批判這批年輕人,因為他們有苦衷。那麼,病人的家屬呢?那些沒罷工堅持上班的醫護同工呢?面對疫情我們擔心惶恐,我們想活下去,這是可以理解的──醫護人員和普通人並沒有不同。然而,我們一邊要繼續拿工資,一邊又以自己的專業和他人的生命為籌碼,這道理說不通。我自己不是醫護,但也曾經因為無法接受的工作環境而主動請辭──這是一個成年人對自己和他人最基本的尊重,不算苛求。
以上所說的只是冰山一角。其他對於香港的國際地位、形象以及平民百姓行動、購物的基本人身自由所帶來的影響,那就更不用在這裏多說,因為我們幾乎每天都會接收到有關的資訊。我作為一個港人,生於斯長於斯,想問的是:這些「抗爭者」有沒有可能在爭取的同時,不要完全漠視其他人的聲音和安全。你要爭取民主自由,而自己在爭取的過程裏卻體現不出這樣的人格魅力,熱情過後還有誰會信你?今年年初的一份國際問卷調查顯示:香港在東亞區最適宜外派僱員居住地點的排名已降至第93位,急速下跌52位。究其原因,該調查的機構總監分析:日益緊張的社會政治局面,令居於香港的外籍人士感到擔憂,自2019年年中以來經常發生社會運動,也對外派僱員習慣的日常生活產生負面影響,其中包括自社會運動開始後的交通設施受損和犯罪率上升。
孩子對局勢的判斷力必須由父母掌舵
林鄭的領導,市民及國際社會有目共睹,歷史最終會給她一個「公正」的評價和定位。我們更要關心的,是以目前的狀態,香港今後何去何從?我個人認為:如果不能馬上離開,還得留下的話,必須要確保家裏的和諧,孩子對目前的局面有一個相對清晰的視野和判斷,這種判斷力必須由父母自己掌舵,絕不能假手於人。要是想離開的,也不要顧慮其他人的意見,因為你最可能聽到的一種聲音是:香港有難,走的話太「自私」了;而且往往還會為你和家人貼上他們眼裏的顏色「標籤」。這種論調最無聊,也是最無賴的:離開是因為呆不下去,我們的家庭只有一個,容不得其他人來給任何意見,連最起碼的行動自由都不懂尊重的話,你其實已經能夠了解這幫人的本質。況且,離開香港說不定對局面有一種更清晰、客觀的判斷,對如何運用自己的人際網絡來繼續貢獻,也許會有新的領悟、新的格局。誰說要貢獻必須得留下來?執筆之際,香港出現了另一位「奇葩」區議員李文浩,公然在自己的辦公室張貼「藍絲與狗不得內進」的標語,引起輿論嘩然。事實上,這種人要是沒有林鄭,根本毫無市場。不管你的「顏色」立場如何,稍為具教育水平的朋友,自然都不希望跟這種人產生任何關聯。他以及與之相近的人,能代表香港嗎?絕不!
我對香港的富豪以及專業人士也有很大的期盼。首先,我不認為這些人的想法跟社會大眾有太明顯的距離,但是政府權貴最容易聽進去的,往往就是這批人的意見── 這正正是發揮你們影響力的時候,正所謂「發財立品」,不要拖延下去了。
其實,五大訴求不一定要馬上全部實現,但至少不要與自己的人民為敵。眼看我們的特首,一屆不如一屆,聲望、能力每況愈下,香港跟中央的距離也因為這些「非普選」出來的人而愈拉愈遠,為什麼不嘗試一下換位思考:讓港人自己選一次呢?輸了?心服口服,再也沒有任何藉口了。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