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一次參觀日本一間小學,看到校長所製作的標語──1.01 vs 0.99 法則,甚有意思。
1.01^365 = 37.8每天都比前一天進步一點,1年後實力增長37倍。
0.99^365 = 0.03每天都偷懶一點點,1年後你的實力只剩下0.03。
每天1.01 與 0.99 表面上看起來只相差 0.02,但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日子久了,所得成果的差距就愈來愈遠。
很多時候,我們面對相同事情,卻做出截然不同的決定和行動。還記得小時候學校放寒假,老師總會安排不少功課,叮囑我們編排時間表,每天完成一點習作及溫習,假期後的考試才會有好表現。一些小朋友喜歡坐到書桌前,先把課本和作業都打開,然後出去溜達一圈,吃個蘋果,看看電腦。到了假期的最後一天、不得不做時,才把功課草草做完,也不記得還要溫習考試範圍。每天安慰自己:我很努力,我對自己的狀態很滿意。我們整天忙忙碌碌,表現得很勤奮,事實上只是單單在用時間的量,給自己製造勤奮的假象而已。
布拉貝里(Travis Bradberry)在《忙碌如何讓你的生產力降低》(How Being Busy Makes You Unproductive)裏寫道:「我們把時間浪費在沒有必要的、或不重要的事情上,因為忙碌可以讓我們感覺自己很有成效。」實際上,每天真實的收穫卻微乎其微。等到交功課及公布考試結果的時刻到來,這種勤奮的假象,一戳就破,還把忙碌作為「懶惰和害怕失敗」的借口。每天所謂99%的勤奮,都是在浪費時間!正如蘇格拉底所說:「不要終日碌碌,卻最終毫無建樹。」
很多大事業,都是從小地方開始的。學習和工作的成功不在於轟轟烈烈,而是在乎下決心的勇氣,在於點點滴滴的累積。我們經常為自己找藉口,告訴自己「我能力不足」、「我時間不夠」、「我沒有機會」……如果真的有心想要有所作為,自然會努力彌補自己不足的部分,自然會犧牲掉玩樂的時間,如此一來,要不成功也難。下定決心,讓我們產生意志,不懼艱難,勇敢向前行。
學習是自己的事
想培養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最重要的兩個面向是:讓孩子擁有學習的動機,也就是喜歡學習;另一個是幫助孩子發展出學習的能力,也就是學會如何學習。只要孩子擁有學習的能力、學得會,學習動機也會隨之提升,因為「只要他想學,就有方法學。」換言之,學習能力和學習動機有正向相關性。很多孩子缺乏學習動機,問題常出在學不會、考不好,學習不得其法。
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之一是「執行意志」,故此,家長應培養孩子在學習課業時,能夠付諸行動(該做就去做),堅持到底(做完),並且要求品質(做好)。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家長應引導孩子做完「該做的」才去做「想做的」,下決心去做每件事,努力往目標邁進。
每一份堅持都是成功的累積!正如《聖經》所說:「懶惰人羨慕,卻無所得;慇勤人必得豐裕。」(〈箴言〉13章4節)如果孩子有了目標,給他們方法,就會跑得很快。建構了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負起學習的責任,投入關鍵百分之一百零一的努力,累積點點滴滴的知識和經驗。如此,表現也會變好,而終有一天,能達到更好的成果。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