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是中國文化中一種很具獨特性的文化作品。對聯由兩句(一對)組成,一對中字數相同,平仄互對,相對詞語無論意義或詞性都要互相對稱。基於這些法則,能創製出一些很有心思和滿有藝術意味的作品。
為彰顯中國文字的特性,有些對聯很有創意,有時也頗見詼諧。例如「五月黃梅天」對「三星白蘭地」、「庭前花未發」對「閣下李先生」、「公門桃李爭榮日」對「法國荷蘭比利時」等,都見出創製者的巧妙心思。
但除了符合對聯的基本法則,更把中國文字筆劃寫作的特點,再結合深刻的人生哲理,相信除了這副以外,很難找到更優秀的作品了。這對是:
若不撇開終是苦 各能捺住即成名
首先,它拿「若」、「苦」、「各」和「名」幾個字的寫法特點來發揮:「若」字左面的一撇,不「撇開」寫,就成了「苦」字。對應撇,中文字的寫法中有捺筆,「各」字的捺筆,「捺住」了,就成了個「名」字。
字中盡是透闢的人生哲理
這裏當然不單玩中文字的寫法遊戲,因為「若」字可作「若果」解,「撇開」些什麼?當然也不是那一劃,而是泛指人生中的困擾和苦楚。全句合在一起,便變成了有意義的一句:若果你不撇開你人生中的負擔(或困擾、苦楚之類),你就會永久承受生活中的「苦」了。這裏所表達的意境,很有佛教「看破、放下、自在」的意味。
而「各」字這裏作「各自」解。「捺住」,即是某些時候懂得克制、忍讓。正如俗語說「退一步海闊天空」,或另一首對聯中所說的「話到口邊留半句 理從是處讓三分」。能在適當時候退讓,就能「成名」。這裏的「成名」,不要理解為名留青史,只不過是說做人做得心安理得,能成全各自的位份吧了。
這種透闢的人生哲理,只透過兩個對稱的句子來表述,深入人的心坎裏應是沒有問題的。想起一對也是用中文字的筆劃特點來做賣點的對聯:「水無兩點難結冰 一撇一捺才是人」,深度和「若不」這對比,相差太遠了。
「若不撇開終是苦 各能捺住即成名」這對句,據說是清朝禁煙衙門的對聯,是何人所作,已不得而知。我在網上查核資料,有人把它說成「神聯」,從創作用意和所寄寓的意思來看,值得這樣的稱許。側面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時卻化作精雅細緻,在這例子中,也能看到一個片斷了。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