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沙士互助會會長林志釉:香港會重蹈沙士覆轍嗎?

林志釉在香港電台節目《香港家書》表示,香港已出現人傳人個案,跟03年沙士如出一轍,擔心下一步是社區疫情大爆發。他批評政府後知後覺,不斷錯過遏止疫情的寶貴時機,稱不上防患未然。

病人政策連線主席、香港沙士互助會會長林志釉,本身是當年沙士確診病人。他在香港電台節目《香港家書》表示,對於今次疫情,質疑政府沒有兌現承諾,汲取經驗,防患未然。以下為文章全文:

香港人,你好!

日期:2013年6月1日。
時間:下午某時。
地點:浩園。

那一刻,我第一次和鄭夏恩醫生對望。心情,沉重。10年,10年前的同一天,她離開了這個世界。那時候,她30歲。她生前主動請纓加入抗炎行列,只是還未成行,便因照顧隱形病人而染病殉職。她出殯的一天,剛好是世界衛生組織把香港從疫區名單剔除。在生命和死亡之間,鄭醫生選擇了愛。

中國有隱瞞疫情的嫌疑

沙士和武漢肺炎可怕之處,不單在於病毒無色無味無臭,殺人於無形。更甚之處,是兩者背後都有隱瞞疫情的嫌疑,令香港白白錯失防疫的寶貴時機。2002年11月,沙士開始在廣東省爆發。2003年2月,傳媒報道社區有零星肺炎,香港政府在得不到廣東省衛生廳回覆後,再向北京查詢,第二天,廣東省回應說已經處理和控制好有關疫情。十天後,中山大學一名教授來港,入住京華酒店,成為超級傳播者。又十天後,他在廣華醫院病逝。接下來的四個月,香港籠罩着恐怖和哀殤的氣氛,死傷枕藉。

2019年12月,武漢市接連出現肺炎個案,奇怪的是,當國外開始發現有武漢肺炎的個案,中國除湖北省外,其他省市都沒有相同的報道。直至2020年1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作出指示,要求各地對武漢肺炎加強病例監測。中央政法委甚至直指誰隱瞞誰就是千古罪人。自此,各地疫情的數據「忽然」出現,並持續上升。

在2003年4月15日,我因發燒和咳嗽到聯合醫院看病,經過兩天的住院觀察,病情沒有改善,兼且肺片有花,被醫生確診患上沙士,並轉送至伊利沙伯醫院接受近三星期的隔離治療。同年10月,由特首董建華成立的獨立調查委員會作出報告,標題是「汲取經驗  防患未然」。

香港政府有沒有汲取當年血的教訓

17年後的今日,香港政府有沒有汲取當年血的教訓,做好防患未然的工作?「防患未然」的意思就是,在災患還未到來之前,便已經做好準備工夫令災患不會到來,又或者到來的時候,災患盡在掌握之中。

武漢肺炎由大陸訪客和歸港人士帶入境是不爭議的事實,而香港境內,人傳人的個案再現、死亡個案浮現,劇情跟2003年沙士如出一轍。社區疫情大爆發,醫護人員相繼染病,甚至死亡,又是否下集預告呢?

提起醫護人員,當然要講一下他們提出的罷工訴求。作為病人權益倡導者,我當然不願意見到有任何行動,令病人看病取藥受到影響。多年以來,眼見公共醫療開支未能跟隨因每天輸入150名內地人而造成的人口增加,以致服務一直滯後,輪候時間由以星期計,到以年計,我感到十分無奈。政府往往以人口老化作藉口,掩飾她未能夠令醫療服務與時並進的失職。

醫療人員罷工是否值得支持?情況就如某人家中因為洩漏煤氣而發生火警,消防員到來的時候,要求屋主完全關掉煤氣制才會進入火場救火,但屋主卻只同意關一半煤氣,並指責消防員貪生怕死。

作為病人權益倡導者,我當然不願意見到有任何行動,令病人看病取藥受到影響。(亞新社)
作為病人權益倡導者,我當然不願意見到有任何行動,令病人看病取藥受到影響。(亞新社)

政府錯過了遏止疫情的寶貴時機

政府對疫情處理後知後覺,不斷錯過了遏止疫情的寶貴時機。市民要求武漢來港的旅客填寫健康申報表,官員話會令訪客不方便,還會加大傳播病毒的風險。市民要求暫時停止內地訪客來港,官員指會構成歧視。市民擔心病毒由訪港旅客帶進香港,官員認為體溫探測可有效偵查帶菌者。 開記招為何不帶口罩,專家說帶了口罩不便說話,長官甚至不准別人戴口罩,戴了都要除。再由半封關,到現在政府落實從國內到港訪客必須進行隔離,但又不知道可以在什麼地方隔離數以千計的訪客。做事拖泥帶水,根本稱不上防患未然。到底有多少人帶病毒入境,他們可以在社區感染多少本地人士,難以想像。

17年前沙士一役令香港團結,那段美好的日子,香港人無分你我,克盡己份,齊上齊落,一齊笑,一齊哭。今天,是誰令香港分裂,令香港榮光不再?

鄭夏恩醫生當年若果沒有殉職,她應該已經組織了一個家庭,她的孩子也應該慢慢長大了。我相信,面對今天的疫情,她也會選擇再次被上白袍,戴上口罩,走上戰場,和香港人一起作戰。

我希望,香港的領導人也應該以民為本,站在市民的一邊,關心市民每天面對的困境,帶領市民走出恐懼。

面對疫情,全港市民彷彿進入作戰狀態。四出搜羅口罩,米糧和日用品,目的就是要打持久戰。我相信,香港人憑着堅毅不屈的精神,必定會取得最終勝利,將疫症徹底打敗。 那一天,我們在陽光下,除低口罩,為勝利而互相擁抱。

作為香港人的你,在愛和恨之間,你會選擇什麼?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