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Mar 31 2025 12:56:3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理想中的教師

憶起當年,不能否定的就是一位好老師必須是對孩子充滿愛心,能受孩子尊敬,能發揮育人之道──「身教」。然而,世界不斷改變與進步,今天的我又多了其他的體會,教師要能發揮優秀的境界還有其他重要的特質。

憶當初:

猶記得年幼時遇上了二年級的班主任何老師,現在的我對何老師仍然是有深刻的印象。她是我敬佩的老師,每天都帶着親切的笑容進入課室,當然偶爾亦有帶着嚴厲的目光。雖然當時的我只是一名7、8歲的二年級小女孩,但何老師在上課時的認真仍然讓我歷歷在目。還記得當時班中總有一些好玩的同學,只要一有機會就會作百般的玩弄,目的就是引人發笑、破壞課堂秩序。每當在何老師的課堂出現這些情況,何老師總能秉公處理。她留給我的印象就是善於了解學生、給予機會、循循善誘、適時懲處。

每天我和同學們總是渴望快到英文課堂,這是因為何老師就是我們的英文科老師,我們特別期待。老實的説我們對該科並不是有特別濃厚的興趣,只是因為一個很單純的原因,就是我們愛上何老師的課。

我漸漸長大了,未知是否受她的影響,我也希望能成為一位教師。我也希望能夠與學生有融洽相處的關係,能發揮嚴而有愛的精神。回想當日走進教師的行列時,我不能説自己有甚麼偉大的抱負,但當時一心就是愛與孩子們相處,也常記着何老師帶給我們的溫暖。

思今天:

昔日我以孩童的身份去體會一位好老師的特質,走到今天的我卻又帶着其他不同的期望與角度。憶起當年,不能否定的就是一位好老師必須是對孩子充滿愛心,能受孩子尊敬,能發揮育人之道──「身教」。然而,世界不斷改變與進步,今天的我又多了其他的體會,教師要能發揮優秀的境界還有其他重要的特質:

與人相處 善於合作

現今社會講求彼此合作,教師要處理的範疇實在很多,要在有限的資源及時間中能發揮最大的效果,必須依靠團隊的協作能力。有不少教師的個人素養很好,可是缺乏合作精神,常作比較,這難以發揮及善用周邊的資源與協助的好處。今天教師除了與學生必須有良好的關係之外,還需要與其他老師經常協作,又需要與家長經常保持溝通,更要能夠融入社區為學生選取最好的學習機會,以達至多方共贏的局面。

勤於學習 追求卓越

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擁抱追求卓越。教師樂於追求卓越正是因為他們是一個對教育的有心人。樂於為學生未知的將來而作出準備,為他們預備需要走上未知道路的素質。教師要在挑戰中敢於創新。其中一個關鍵特質就是「好學」,願意多方充實自己。樂於學習不一定是昔日進修模式,教師也需要學懂「自主學習」。在有需要時能自行尋找資源,突破時空的限制。就在筆者執筆之時,正值本港停課。由於疫情的關係,教師們不便大量的聚集,這正好就是啟動網上會議及網上教學的好機會。不懂得使用並不是最大的問題,不肯學與不嘗試才是當教師最大的弊病。

具社會責任與承擔精神

知識、技能與態度就是教師們經常掛在嘴邊要發展學生的三大向度,知識不能否定它的重要性,但隨着資訊科技的發展,獲取「知識」已經與昔日有不同的理解,而更重要的卻是要培養學生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有些人經常只埋怨社會的不是、際遇的不好,但往往忘記了自己的責任。教師自身需要是一個有正向價值的人,每當為學生解困時總是要給予他們希望。困難在任何時代都總會有,關鍵在於哪些人能夠克服。教師不只對自己需負責任、也要對學生及社會負上責任。育人的目的就是令社會及世界更和諧,讓人類能邁步向前,與環境共存。

結語:

教師一職確實是一份神聖的工作,正如《聖經》名言「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離。」(〈箴言〉22:6)投身教育行列的,必須懷有使命,這不是一份容易的工作,卻是一份有深厚意義的重任。

翁美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