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多年到內地講學時,經常會通過下列例子去說明學習的性質:你們有沒有去過麥當勞?有沒有吃過漢堡包?吃進口裏的是漢堡包,從你身體出口的是不是也是漢堡包呢?
答案都是否定的,原因是什麼?
吃進口的東西一定要通過消化過程。我們學習知識(尋求學問),是不是只是進口資訊,出口(考核)也只是未經消化的資訊呢?
同樣道理,學習知識(尋求學問)是要通過思考(思維)過程。
那麼,什麼樣的過程才算是思考(思維)的過程呢?
下文嘗試從戰略和戰術的角度去分析「思維」這個概念。
一、戰術和戰略的區別
戰爭中要考慮兩個層次的問題。
戰術層次是處理直接的、微觀的問題,比如選擇從哪條路攻打敵人,半路上遇到敵人如何對付,到了戰場如何排兵布陣,要是敵人不出戰該如何引誘他們出戰,糧草緊張了怎麼解決等等。
戰略層次是處理根本的、宏觀的問題,比如毛澤東提出「農村包圍城市」是屬於戰略的層次;劉備三顧草廬時問計於諸葛亮,他的回應是:先取荊州,再取益州,接着處理與南邊和西邊少數民族的關係,然後等到時機成熟出兵平定天下。
二、從戰術的角度分析思維
2018年,葉修在四川天地出版社出版了《深度思維》一書,2019年再在台灣日出出版社出版了繁體字版。葉修在該書的自序內提出「思維即命運」,指出進入互聯網時代後,知識已經不再稀缺了,思維能力,特別是深度思維能力,是人們應該努力去了解和追求的。
《深度思維》一書的上篇名為〈技術大師〉,載有「思維邏輯鏈」、「換位思維」、「視覺化思維」、「流程思維」四種思維方法,葉修稱之為技術類思維方法。這些思維的技術主要用於處理日常工作,筆者將之歸類為戰術層次問題的處理。
戰術層次首先處理下列四種淺度的思維問題:
第一種是邏輯鏈條的短淺,無法認知較長的因果鏈條。例如,下象棋的時候只能考慮一到兩步,解數學題的時候只能往前推論一至二級,又或者對事情發生的原因只能分析出最淺近的直接原因。
第二種是思維過程中只能從最熟悉的地方出發,缺乏切換視角的靈活性。比如我們在溝通、規劃、寫文案等事項中,往往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因為我們最熟悉的就是自己),而無法切換到別人的視角上去換位思考。
最近多個月在香港發生的事件中充分體驗到這一點,很多人都堅持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理解和判斷社會所發生的事實。
第三種是對於訊息量較大、複雜度較高的問題束手無力。如果要求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資訊,很多人的思維能力是跟不上的……遭受大量雜亂資訊的轟炸正是現代人的工作常態。
第四種只關注眼前的、近處的、近期的內容,而缺乏長遠規劃、全局掌控的宏觀視角。比如我們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對整個任務的宏觀流程缺乏認知和掌控。
很多人都只關心短期的方便,大量使用和拋棄塑膠製品,人類和全球生物正面臨微塑膠在食物鏈所出現的惡果,具體顯示上述思維的淺度。
香港政府近月來所採取的「止暴制亂」措施,只重視制止暴亂的行為,各位應該要思考:這措施具體實施時有沒有考慮到長遠來說,會對香港市民和政府的關係造成何種改變?這些措施對市民心理和心態上又有什麼長期的影響?
從四方面突破一般人的思維
上述四種就是一般人思維中的局限和弱點。對應的,能在這四方面進行突破和改善的,則可以稱為深度思維,包括:
- 擁有較長的思維邏輯鏈,能夠認知較長的因果鏈條;
- 能夠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靈活切換看待問題的視角;
- 能夠處理較大的訊息量,在雜亂的資訊流中保持思維能力;
- 能夠在宏觀視角上分析問題,認知事物所處的生態特性、事物的長期趨勢等。
三、從戰略的角度分析思維
《深度思維》一書的下篇名為〈思維的格局〉,有「生態思維」、「系統思維」、「大勢思維」、「兵法思維」、「慢即是快」五種思維方法,葉修稱為格局類思維方法。人們經常說:「選擇比努力重要,格局比能力重要。」那麼,怎樣在人生的重要關口,做出大格局、效用超越普通努力的智慧選擇呢?這就是格局類思維方法的用處。它能讓你站在更高、更廣的視角上去看待事物,以更深刻、更巧妙的方式解決問題,並且心態更加大氣平和。
由於篇幅所限,本文只簡單介紹「生態思維」和「大勢思維」。
「生態思維」:比個體力量更強大的是生態
個體的變化趨勢不僅由自己的特性決定,更由它所處的生態所推動。當你研究一個事物時,你不僅要分析個體,更要觀察整個生態、洞察複雜的規律。
在深度思維的多種方法中,生態思維是比較容易被忽略的一種,因為它既要求我們思考時有宏觀視野,又要求我們去關注較為抽象的東西:事物間的關係。具體的事物是形象化的、容易觀察和理解的;而事物間的關係則容易被人忽視,乃至無法意識到它正在發生作用。
由於生態中的事物是廣泛關聯的,所以個體事物的發展趨勢、狀態變化和各種選擇並不是隨機,也不是完全獨立自主決定,而是受到整個生態的影響。因此,你思考某個事物時,不應僅僅思考個體,還應思考它所處的整個生態、它周圍的環境以及它與環境的關係。
根據《深度思維》一書,生態思維包括淘金、森林和池塘模型,由於篇幅所限,本文只談及第一和第三種模型。
淘金模型:競爭再激烈也能贏的思維方式
大約19世紀中前期,一批富有冒險精神的開拓者飛奔到加利福尼亞州,歷盡辛苦,部分人真的淘到了黃金並因此而發財致富。成功的案例刺激着更多富有冒險精神的年輕人躍躍欲試,奔赴加利福尼亞州。後來才去的人,很多都不能發大財,那時你到底該不該去趕這趟淘金熱潮呢?
答案是:你還是應該要去,但不是去淘金,而是去賣牛仔褲。這不就是牛仔褲大王Levi’s的創業故事嗎?
但是這需要你擁有更大的格局觀,具備生態思維的能力。當你聽到黃金的消息、看到淘金的人群時,你不能只想到黃金和礦工,而要想到整個生態。你應該想,黃金吸引了無窮無盡的人,而人需要衣服、住宿、食物、水源、工具等。所以你的機會不僅僅在於黃金本身,也在於其背後的生態。
這就是生態思維的淘金模型。
淘金模型的本質是一個共生模型。你會看到其他人,不是只看到競爭者,而要看到生態中的共生可能性。
池塘模型:如何突破發展的瓶頸?
在一個池塘生態中,水草要和藻類爭奪養料,浮游生物要避免被小魚吃掉,小魚又要躲避大魚,大魚之間則要相互競爭食物和繁殖空間。沒有說誰能夠輕鬆地繁衍生存,所有生物都要激烈競爭。而他們的競爭最終造就了池塘的生機。這就是池塘模型。
池塘模型的本質是平台模型。目前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大公司都是平台型公司,像是美國的微軟、Facebook、亞馬遜等,又如中國的阿里巴巴、騰訊、小米等。
葉修強調,平台不僅是一個結果,也是一種思維方式和戰略選擇。不論量級大小,它都可以發揮相應的作用。眾所周知,大企業需要爭搶平台位置,而小公司和個人其實也可以利用平台思維。所以,這個模型取名為「池塘模型」,而非「平台模型」,因為池塘不僅說明了其平台屬性,還強調了它的「小」。這也是《深度思維》一書的宗旨——不是為億萬身家的大企業出謀劃策,而是給出身平凡、資源匱乏的小個體獻計。葉修希望大家能夠意識到,再渺小的個人,也要有遠大的格局觀。
「大勢思維」
葉修引述下列三個人的說話,從而指出趨勢的重要性:
- 古代詩人羅隱說:「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 小米創始人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
- 荀子說:「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偉大的人需要借助外物的力量,而最強而有力的,莫過於趨勢的力量。在時代的巨輪面前,抵抗者往往淪為塵埃;在趨勢的浪潮之上,平凡者也能一步登天。
在趨勢的力量面前,個人太過渺小。誇張一點說,順趨勢者生,逆趨勢者死;識趨勢者智,不識趨勢者愚。所以我們常常聽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如果你選擇了一條趨勢所向的道路,你成就自己與事業的概率就會提高很多。
趨勢,是因為某種內在規律導致未來的大概或必然走向。擁有大勢思維的人能夠掌握這種規律。
四、小結
《深度思維》一書頗為特別的地方,是作者在該書最後的兩節中,講述他前半生一個平凡人的故事──以專注努力與漫長命運旅程中的堅忍,綜合思維的技術和格局觀,如何逆轉命運的困局,進而指出這是普通人命運破局的武器。
面對香港現時的局勢,我們仍然是以戰術層次的思維去處理,還是應該轉而應用戰略的思維呢?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