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注重休閒,假日眾多,慈濟人則是連假日都「分秒不空一過,步步踏實做」。一般人周「休」二日,慈濟人是周「修」二日,「把握時間投入環保志工、社區活動等修行,為人間付出,提升生命價值。
周「修」二日,並非平常對上班時間斤斤計較,等到休假時才做好事,如此修行二天卻計較五天,也是很辛苦。每天都應開啟心門,悲憫苦難蒼生,解決人間苦難;從付出中體會人生道理,捨得財物、時間還有身力,才能眞正得到輕安自在。
多年前有位從美國回來的教授和我會面,他希望將自己的才能回饋、奉獻給台灣,因此回來負責一家醫院,全心全力投入醫院事務中。太太說:「我先生的工作量,每天至少14個小時以上。」我高興地說:「找到知音了。」能利用人生、發揮功能很難得,尤其時下許多人都計較上班時間,不斷地要求縮短工時,如此不知社會將如何發展?」倘若人人都像這位教授,投入工作發展理想,不計較時間投注全部心力,則社會必然遠景無限。
休假不等於無止境休息
每到連續假日時,有些年輕人會來告假,我問:「要回去幾天?」他說:「四、五天,回去幫媽媽打掃。」懂得利用時間分擔父母辛勞,我聽了很高興;反觀有人覺得平常工作辛苦,難得放假,趕緊輕鬆玩樂,這都是觀念上的偏差。
常聽人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在人生道上追求目標,必須踏步前行才能到達。倘若貪圖休息,就如「龜兔賽跑」故事中的兔子,雖然跳得很快,但是到了中途要休息,最後還是輸給鳥龜;儘管烏龜走得慢,卻能踏踏實實,走穩該走的路,終能抵達終點。
人生目標可以遠大,「希望」不要只放在腦中,而應放在足下,守時、守道,一步一步踏實走。
原刊於《人生經濟學──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