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共通的處境
伊蓮天生是好勝的完美主義者,在她眼中,世界上只有一種做事方法:努力再努力,直到使不上力。其實大家都一樣,不論是在壓力極大的企業環境中工作,或是努力銷售房地產、做好律師工作、治療病人,又或是做個辛苦的全職爸媽,在21世紀這個資訊隨時流通的全球社會,每個人都被迫加緊腳步加入現代生活,而大部分的人會感到速度快到要被拋棄。許多企業為求「瘦身」,將員工數砍半,留下的人得做雙倍工作。我們的孩子大學畢業後不得不搬回家,還有年邁的父母需要照顧。我們一個人當好多人用,無暇去想任何事,只有撐了又撐才有可能做好所有的事!
然後就體力不支倒下。
我們有可能抵達終點嗎?除非永遠有辦法像以前那樣硬撐下去,否則不可能。我們和伊蓮一樣,把自己操到過勞,還想着可以趁晚上、周末或放假時間多做一點。然而,我們僅存的一點休息時間,又被不斷發出提醒的各種科技產品佔據,如電子郵件、簡訊、臉書更新、Instagram、Snapchat,一周7天,一天24個小時永不停歇。
我們該怎麼辦?外在壓力不太可能消失,所以唯一的選擇,就是往內在心理層面想辦法,善用人類天生的資源,讓自己適應環境。既然生活之中總有被壓垮的時刻,我們必須想辦法讓自己擁有復原力,快速重振精神。如果生活的步調慢不下來,就只能加快恢復的能力來跟上腳步。
什麼是「復原力」?
全球知名社會學家暨哈佛商學院教授羅莎貝絲‧摩絲‧肯特(Rosabeth Moss Kanter)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發表〈意外是新常態;復原力是新技能〉(Surprises Are the New Normal; Resilience Is the New Skill),將復原力定義為現代職場的「新技能」,這項技能不再只是「有的話很好」,而是「不能沒有它」。
這本書就是要談復原力。
不過,這裏講的「復原力」與傳統定義有點不同。Dictionary.com將「復原力」(resilience)定義為「經過彎折、壓縮、拉長後……能回到初始形狀。」好比海綿捏緊後放開,還會回到原本的形狀。不過,我們認為光是回到原本的樣子還不夠,要想辦法升級與進步。
我們的復原力技巧和傳統看法還有一點十分不同。每當我們說,我們協助客戶永遠保有復原力,對方聽到後通常會回:「我認識某某某,她很有復原力,先前碰上 ,又重新站起來。」各位可以自由填空,寫上癌症、颶風、離婚等難熬的重大考驗。這一類的打擊會帶來重創,需要身旁諸多協助才能度過難關。不過,本書不談大層面的復原力,這個長期過程通常會耗費數年、影響甚廣,我們只研究每天或每小時會碰上的復原力挑戰。本書關注的焦點是各位與親朋好友、同事相處時,有意無意間會感到困擾的日常互動。對多數人來講,相較於延續數十年的大型心理創傷,每天碰上的數百次小挫折,才是影響一生整體生活品質的主要因素。
五大架構
我們的確有可能靠着重新訓練大腦,幫身體充電,改變生活方式,迎向21世紀的挑戰。本書從神經科學、心理學和生理學領域着手蒐羅研究,了解哪些事會消耗精力,接着量身打造出快速、有效恢復活力的五大策略。
我們的工作坊將這些技巧稱為「五大架構」,因為它們從全新角度看生活,打破原本的思維模式,重新看待情境與問題。我們舉辦的工作坊一共整理出五大面向,這些架構下的技巧,全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每次得分之間」快速重振精神:
1. 大腦重新聚焦(Refocus)
2. 重設原始警報(Reset)
3. 轉念(Reframe)
4. 恢復活力(Refresh)
5. 提振精神(Renew)
這五大架構合在一起就會帶來微復原力,讓我們在一天之中靠着種種小改變,大幅提升精力與生產力。
「小」支撐「大」
首先,重要的是辨識出「微復原力」不同於「巨復原力」(macro-resilience)。巨復原力指的是較為耗時、可以增加長期精力與促進健康的習慣,例如運動、冥想、維持均衡的營養。身心要健康的話,就得養成相關習慣。這些維持身心健康的重要「積木」,無法靠微復原力取代。然而,養成巨復原力習慣花的時間較長,通常需要努力數週至數個月才能見效,而人們常常就是因為缺乏長期毅力,無法建立好習慣。我們幻想「有一天」會生出時間讓自己變健康,然而目標卻不斷改變,那一天永遠沒有來。有多少次你聽見別人(或自己)說:「等我們搬新家……等我升官……等孩子上大學……我就會做這件事」?
微復原力則是完全相反,幾乎不花時間就立即見效,一個小時或一天就能看到不同。各位現在一邊閱讀,一邊就能立刻運用微復原力,馬上感受到效果。在這個我們連站在微波爐前都要不耐煩抖腳的世界,一定得提供適合速食文化的方法。巨復原力與微復原力可以互補。不論我們有多完美的良好健康習慣,日常生活中總是會碰上五花八門的挑戰。度過工作特別不順心的一天後,就連最勤於保養身體的人也會想癱在電視機前,抱着一袋薯片或一桶冰淇淋療傷,而不是硬啃有營養的食物。微復原力的技巧可以讓一天不再那麼令人精疲力竭,更容易保持良好的巨復原力習慣:選擇吃健康的食物、運動、好好睡覺,與親朋好友互動。每天重複練習微復原力,將可累積成長期效果。
!doctype>新書介紹
書名:《微復原力:結合科學與正向心理的幸福生活習慣》(Micro-Resilience: Minor Shifts for Major Boosts in Focus, Drive, and Energy)
作者:邦妮‧聖約翰 Bonnie St. John、亞倫‧海恩斯 Allen P. Haines
譯者:許恬寧
出版商: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