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教訓羅馬的信徒時曾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馬書》12章3節)在動亂的日子裏,作為教育工作者,總期望着學生們與教師們都要深切地思考,作為社會未來的主人和培訓未來主人的靈魂工程師應如何面對社會動盪的衝擊。
學生的責任
《香港逃犯修訂條例》引發的風波,自6月9日的遊行開始,遊行結束後開始爆發衝突,19名示威者被捕,到如今,被捕的示威者已達5890人(12月9日《明報》報道),其中學生有2380人,740名是大學生,中、小學學生則有1640人,最年幼的被捕者只有11歲。這些中、小學生在什麼情況下參與示威活動而最終演變成為暴徒,以致被捕,內中的原因可能很多。他們是聽信了什麼人士的「教導」、又從何處得到物品以進行這些違法的行為?我相信被捕人士不會是第一次進行這些暴力行為,也不可能是第一次行事被會被擒獲。這個時候的中、小學生多是閱世未深,能接觸、學習得到的,都是身邊的家長、老師、同學。會讓這些中、小學生走到暴亂前線進行破壞行為的,當然是一些不願意身犯險境的「有心人」。
嚴復在五四運動如火如荼展開時,採取冷靜觀察的態度,他批評活躍於運動的青少年是「經歷不足、閱世未深,易受虛浮道理影響,而被某些人利用的青年學生」。把學生推上前線,在未到被檢控的年齡,法庭也許會從輕處理。「有心人」便達到他的目的,既衝擊了香港社會、政府、法律體制,打擊了敵對者的地方、產業,也任意破壞忤逆了「他」、冒犯了「他」、批判了「他」,甚或只是「他」不喜歡的,便沒完沒了的受到騷擾。但學生們卻在這些高危場景中冒着極大的危險,最後也許還要面對法律的制裁。還在就學的學子,你們的責任是努力的學習,要能明辦是非,更要多方面的求證,抽絲剝繭去尋找真理,不能人云亦云,要用事實來分析事件,才能面對未來瞬息萬變的挑戰。
作為學生,要知道作學生應有的權利和義務,社會期望青少年人要有良好的品德,能貢獻社會,做一個負責任,肯承擔的好公民。大學生是社會的重要資源,是社會未來發展的原動力,要知道維持社會發展的不容易,不能只看個人的利益,不斷索求,更不應以不理智的行為任意妄為,使個人、家庭及社會都受到不必要的煩擾。
教師的責任
教師是學生的典範,能影響學生的一生,他的工作應該在塑造學生的生命,所以教師應有崇高的個人修養、道德和情操。《禮記文王世子》有:「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教師不單是教學,不單是教會學生處事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有良好的品德,把正確的道德觀念,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教導學生;提供多方面的資訊,帶領學生尋根問底,尋求事實的真相。今次的社會運動中,有些教師沒有清楚自己應有的責任,又或是他根本另有用心,只把個人偏向的思想灌輸學生,剝奪了學生多層面學習的機會,限制了學生批判尋真的能力,有些更帶領學生衝擊法律,蠱惑了學生的良知,扭曲了法律的定義,自己以為,也灌輸學生認為:只要能達到理想,便可以違法。
半年來的暴亂,滿目瘡痍的社區,被破壞的交通設施、交通工具,讓人看到的是一片令人無奈的景象。香港人的努力,一下子便被打破,未知何時才能復原。「你們中間誰是有智慧、有見識的呢?他就當在智慧的溫柔上顯出他的善行來。……」(《雅各書》3章13節)
破壞不會是另一種智慧吧。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