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桂林恭城,記三條走出大山瑤寨的小橋

難得偶遇恭城瑤鄉民地,親近西南小鎮小村風光,步道三條民情生活的小橋。流水脈脈,匯流珠江,訴說着社會的演進。

初冬佳日,造訪桂林市,夜乘小輪船遊兩江四湖,幾近指定動作,山色看不清,倒是水面橋過橋。大橋小橋連繫彼岸,帶來霓虹燈照,匆匆的火光燦爛。這趟桂林之旅,再登黃洛龍脊梯田,臨灕江陽朔山水,依然的美好。

難得偶遇恭城瑤鄉民地,親近西南小鎮小村風光,步道三條民情生活的小橋。流水脈脈,匯流珠江,訴說着社會的演進。

人與車,老嫗與少年,摩托與行人,往返橋道,既是民生所用,也成了遊人玩樂與取景的素材。

恭城,位處桂林巿西南面一個瑤族自治縣,面積是香港的兩倍,人口不足香港二十分之一,大概是屯門人口的一半。

恭城縣木板浮橋

恭城縣城某段河上有用鐵索纏縛,兩邊各有約十個方型鐵桶,如小船上架搭着寬約6米,長多於百米的木板浮橋。河岸兩旁多有三數層的民房,浮橋對岸拔地而起數幢住宅高樓正在蓋建,遠遠是窄窄圓圓數座土山,像靜看着瑶族縣城迎來房地產發展。黃昏夕照,清風驟起,倚在橋側,略感寒意,與浮橋共同見證城鎮的變化。

城巿人走進鄉間,大多圖箇農家樂。

車行山間,乍見柿樹遍植,樹不高,枝繁葉綠,黃澄澄如金果般的柿子掛滿樹梢,整個恭城用作果園種植的面積3萬公頃,超過三分之一種植月柿,今年是豐收的年頭。

恭城縣城某段河上鐵桶浮橋。
恭城縣城某段河上鐵桶浮橋。

紅岩村石造攔河壩

停駐蓮花鎮紅岩村,在這裏舉行的恭城月柿節剛過去。路旁排坐着為數頗多的村婦老人,擺賣盡多是鮮摘的柿果,還有風乾的柿餅。糯甜柔軟的月柿餅,果粒臍蓋呈四方形,屬於軟柿(紅柿)類,不用浸泡石灰水脫澀,沒有帶灰白乾粉。還有近年各個農場多種桃樹,收成摘果同時,來自桃樹枝幹上流滴風乾的女士養顏恩物──或琥珀色、或金黃色,大顆粒膠珠狀的桃膠,號稱樹上燕窩、植物膠原蛋白,深得女士青睞。鄉村自產直銷,自然引得旅客遊人選買。

糯甜柔軟的月柿餅
糯甜柔軟的月柿餅

紅岩村沿路旁擺賣膠珠狀的桃膠
紅岩村沿路旁擺賣膠珠狀的桃膠

走進村內,要穿越寬不足百米的蓮花河,跨河岸一條古舊石造攔河壩,用作尋常人車往返的橋樑。許是上游河道變化,河水常有越漫壩面,應對之法就在壩側堆砌兩排各約40個如菇菌狀的小礅,行人左右腳分踏兩行石礅,蹣跚而行,橫過河壩。壩側水深,一旦失平衡或踏空,可生意外。膽小的故然不敢冒險踏礅而行,腳力不足的,只能涉水過壩。至於摩托,則在水面濺行而過。壩的另一側,漫漫河水淹向下游,至壩邊懸空,流水傾瀉。從略遠處回望,如橫幅短瀑,伴着兩岸芳草繁樹,襯托着絡繹的遊人在礅上緩緩跨步,越過壩橋,走進瑤村民宅,訪風問俗,這是連繫城裏人與探索瑤家生活的一道橋樑。

蓮花鎮紅岩村蓮花河攔河壩
蓮花鎮紅岩村蓮花河攔河壩

紅岩村蓮花河攔河壩上的石礅。
紅岩村蓮花河攔河壩上的石礅。

社山村木石橋

離開略感囂鬧的紅岩村,車行前赴平安鄉的社山村。進村一條方方整整的木石橋,大概五個大石躉承托,是長約60米,寬約4米的石橋,橋面橫舖窄長扁扁木條。這道橫跨勢江河的平安橋,沒有護欄,是社山村對外交通必經之路。踏足橋上,河水徜徉慢流,兩岸相映清波,遠望蒼翠土山環繞,觸目綠被草樹,如畫卷舒展。午後陽光明媚柔和,悠然出神,襲來歸田園居之遐意。

社山村平安橋
社山村平安橋

進村的橋頭對岸,築有數座方正而尋常的鄉間多層石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路途方便的村落,民居多有闢作民宿,道旁販售酒菜與山貨。社山村近年以瑤族風情為號召,舉辦油茶節、桃花節。走進油茶展廳,內裏空空蕩蕩,破落的賓館失修,少見村民,也沒有沿路旁的擺賣,或有的食肆商舖也都關門,旅人罕至的那份靜謐,有點兒荒涼。

社山村蒼翠土山環繞,觸目綠被草樹。
社山村蒼翠土山環繞,觸目綠被草樹。

早於2001年,大企業廣告海報登錄的平安橋,今天依然獨守村口,擔負着承托社山村闖進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的重任。發展之路不易走,小農鄉野,要尋求改善經濟生活的方法,總會覓個闖過去的辦法。

蔡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