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愈來愈多投資者關注企業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的目標,因為他們發覺,其實很多情況下,為社會做好事,是一門好的生意(going good is a good business)。這並非只是針對以前的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CSR)而言,而是更進一步的以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原則(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ESG)的框架,提升企業管治大方向,甚至把可持續性成為企業目標和策略中的中心部分。
ESG做得好回報可跑贏
有不少的學術研究指出,如果投資者選擇投資ESG做得較好之企業,其整體投資回報可以跑贏大市,而企業在跌市時的防守性亦能提高,有助減少虧損。全球投資界可從這些研究當中進行研判,有效地找出具有投資擁有良好ESG或可持續性的公司,繼而計算出跑贏大市的額外回報(alpha),或可稱為可持續性的額外回報(sustainability alpha)。
對此,歐美投資市場早已流行ESG,並視為大趨勢,亞洲地區則仍屬起步階段,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當然要緊隨國際潮流。現在全球約有1,260家金融機構簽署遵守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UN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亦即是以ESG和可持續性為投資原則;當中800多家屬於資產擁有或管理者,管理資產規模達到45萬億美元。
財務報告以外的洞見
目前為止,聯署的機構以歐美為主,亞洲和香港的比例較低。不過可以預期,這個趨勢正在香港展開。今年初開始,港交所(00388)便把ESG部分元素,由自願遵守建議常規,提高至「不遵守就解釋」程度,希望迫使更多上市公司提交ESG報告,若企業沒有在年報內披露ESG,便須向港交所解釋原因。香港現在約有1,700間上市公司,當中約20%企業已經符合指引,即超過400間企業正在做ESG,有業界人士認為,未來3至5年本港所有上市公司均可全部合規。
對投資者而言,ESG可增加企業各方面的透明度,甚至比傳統CSR更能展現高層次的優點,讓投資者能有更多資訊,以及在低風險環境下去決定買賣,變相把投資潛在風險大大降低。事實上,對於不少重視長綫投資價值的投資者而言,ESG在哪裏,值得投資的企業就在哪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所有投資者都把一般的企業財務報告讀得滾瓜爛熟;但市場機制是有效的(efficient),要看到市場找不到的洞見,就必需要對企業有更深的了解,而ESG報告和企業本身的可持續性報告(Sustainability Report),就正正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缺,因此,在可見未來,這類的企業報告會愈來愈受投資者關注。
原文刊於《iMoney》,獲作者授權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