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期談到呼吸法中,道家和佛家靜功、動功,以及其他養生功法。今期續談習氣強身之道。
人的生命在生理活動中,通過呼吸的調節,得以維持和延續着人的壽命。所以,《抱朴子‧至理》云:「善行氣者,內以養身,外以卻惡。」這說明呼吸的強化和協和,就會善益內臟,抵禦外邪。
道家養生之道,首在養氣、習氣、練氣、運氣、惜氣、保氣、守氣、行氣、益氣、理氣、修氣等,即養氣為首而始,修氣為尾而終。氣實乎全身,氣融乎內外,氣壯神足,氣盛力強,氣滿身安。
氣足洪亮健康象徵
《西升經》曰:「喘息為宅命,身壽立息端。」意即不斷地呼吸,維持着人的生存,持續地呼吸維持着人的壽命。
人若習氣,就可以強化氣機;練氣,就能夠增強機能,日久,就會強健體魄,增益生機,延緩衰老。
氣乃生命之要,故,《攝生三要‧養氣》云:「養氣者,行欲徐而穩,立欲定而恭,坐欲端而直,聲欲低而和。」意即善氣者,走路勿急要慢而穩,站立勿晃要安而祥,坐姿勿歪要端而莊,言語勿嚷要平而柔。
氣之用,以順而暢,足而壯,洪而亮,長而響,乃健康之象徵,所謂「欲順不欲逆,欲聚不欲散」,是養氣之道。
氣虛易受風寒侵襲
凡元氣虛虧,肌膚、腠理防禦外邪不力,則易受風寒侵襲,欲強健肌體,固本強標,增強體能,宜習練《逍遙子》導引訣:端坐盤膝,以雙手掌心按撫腰腎部位,閉嘴,屏住呼吸,閉目,凝神守意,引導真氣(中華醫學認為,真氣為藏於腎的元氣,散布於周身經脈之中,則化生為經氣)自尾閭(即尾骨,龜尾穴)部上升至夾脊,透過泥丸(即從眉心向後三横指處為泥丸,亦稱為「上丹田」),低頭俯仰,以和緩輕柔習練之,可驅邪氣,振正氣,防病療疾。
註一:仰吸氣,俯呼氣。
凡氣息不暢,胸腹悶滿,喛氣吞酸,胃脘不舒,宜習練《元笈七簽》導引法;端正盤膝而坐,雙手交叉按撫膝蓋,屏住氣息,鼓腹七至十四下,感到肚腹氣滿,緩緩地呼出。
註二:吸氣時,不宜急,快而吸,宜自然而徐徐地吸氣。
凡欲習氣,練氣,以求養生益壽者,宜習練《抱朴子‧釋滯》吐納法,以鼻徐徐吸氣而屏息,心中默數十五或五十六,以口緩緩呼之。在吸與呼的過程中,盡量做到輕微、柔和,聲細,隨着習練的日子增加,默數的數可增加到六十四或八十一。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