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嬲,也好唔開心

對時常發怒的學生而言,老師可試着他們說「好唔開心」以代替「好嬲」,尋找憤怒下究竟是不安、心痛、無助、還是感到不公義?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小孩每日總會經歷不同的情緒,情緒就像天氣一樣,時晴時雨,沒有對錯之分。每當小孩遇上威脅、挑釁、傷害或不公義對待時,便會感到憤怒,這是一個極之正常的自然反應。而現實中,憤怒通常會隨着一些不愉快的事件而來。事實上,在學校裏時常發怒的人通常都不太受歡迎,原因是其他同學時常無故接收他們發出的怒火,容易令人感到他們是「小氣」、「不可理喻」。假如同學及老師不懂處理,雙方皆會很易「爆發」。

在教學生涯中,曾遇上一位極易動怒的男同學,在轉堂時,當坐在課室前方的他回頭一望,看見別的同學在望着他或竊竊私語時,便自覺是被取笑的對象,立即按捺不住,其情緒由零至火山爆發程度往往只需幾秒。據他憶述,當時其實是不太清楚自己的狀況,只能以「斷片」來形容自己。他也曾因早上家裏廁所被爺爺長時間佔用而大發雷霆,更走到廚房拿起菜刀,指着爺爺大罵,幸而沒有弄出血案。

也曾有一位女同學,不但校內成績優異,每年考試皆名列前茅,更是校內的風紀,在老師的眼中是一位優秀的模範生,原來心裏藏有一連串對媽媽憤怒的情緒,她時常生氣因為媽媽只遷就哥哥,包括哥哥做得不對的時候;亦因為爸爸在她年幼時因病去世,卻覺得是媽媽「剋」死爸爸而生媽媽的氣;也曾因為媽媽時常囉里囉嗦,令她感到心煩討厭,導致晚上自修室關門後也不想回家,在屋村附近流蕩,最後媽媽到校尋求協助。

感受一下學生的憤怒

要幫助這些學生,首先要真正感受一下他們的憤怒,感覺好像代入他們的身體一樣地去吸幾口氣,感受一下他們的感受。要知道,其實憤怒只是其情緒表現出來的最外層,當一個人生活不如意,常遇到很多苦澀的事情時,往往會很容易因小事對別人輸出怒火。那位「斷片」男孩容易發怒是因為自小時常受到責罵,自我形象很差、自尊感很低,自覺別人喜愛恥笑他,終日令他感到不安,因此他認為對同學發惡便可令他們不敢少看他,以為這樣可以增加自信心。而那位女同學的憤怒其實遮蓋了她對媽媽處事的不公平、對爸爸的思念,認為爸爸如果仍在世,一定會幫她討回公道。

五年前,筆者經歷了人生中最易動怒的一年,大女入讀了一所「催谷型」小學,與我的教育理念南轅北轍,不消一星期,其揠苗助長及囫圇吞棗教學方式已令女兒的自信心跌至負數,自己的情緒也變得很易觸怒,日子真的過得不易,每當深夜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時,便嘗試一層一層將憤怒翻開,一方面容許自己感到傷心,另一方面跟自己說:「我好唔開心,因為 ……」,心裏不斷感受傷心的源頭,最後發現內裏是一層又一層的心痛、無力及無助,因為改變不到事實,只能暫時接受,感到無力無助,而每每看見女兒對學校的不適應而出現的焦慮時獨自流淚時更感到心痛,原來揭開了憤怒的面紗便是對女兒的愛。漸漸地,憤怒的情緒也慢慢消退,取而代之的便是更加珍惜及更加平靜與她一起面對她的困難。五年過去了,我與女兒的關係非常好,女兒對當年小一上學的辛酸一早已淡忘了,但爸爸對她的支持及關愛相信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每位學生都有各自的問題,很多時候,他們的「問題」之出現往往會被人認定他們是「問題學生」,很想去解決他們,但如果老師或家長能將他們的問題視之為他們的困難,便會容易產生多一點體諒,而當面對他們的怒火時便會多一點明白及理解,會更願意走進他們的憤怒中。對時常發怒的學生而言,可試着他們說「好唔開心」以代替「好嬲」,尋找憤怒下究竟是不安、心痛、無助、還是感到不公義?

黃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