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港鐵遭破壞 反思香港交通規劃

經歷過今次風波,不少社會人士及建測規園業界,都認為政府有必要就香港的鐵路服務及系統,以至整體的公共集體運輸發展策略發等等,進行全面和深入的檢討。

受到部分激進反修例人士發起的「不合作運動」及針對港鐵設施的暴力破壞行為影響,再加上期間發生的多宗訊號系統故障和列車出軌事故,多條鐵路線及多個港鐵車站在過去數月曾多次局部甚至全面停駛。同時,港鐵亦因需時進行復修及防範再次被破壞等,近期亦只能提供有時限的鐵路服務,令到全港市民生活大受影響;許多遊客的旅程受阻,不少鐵路沿線的商場及商舖食肆生意大受打擊。

上述情況令到不少市民,包括一小撮因政治理由而聲言要罷坐港鐵的激進示威者,提出是否需要重新思考現時過份依賴鐵路服務的交通運輸模式,要求加強巴士、小巴、渡輪,以至單車及共享私家車等非鐵路交通服務和相關配套。

「罷鐵」行動不能獲廣泛認同

然而香港一向地少人多、路少車多,加上市民生活分秒必爭,對鐵路運輸需求龐大,大家都明白香港在可見將來,都不可能出現可完全取代港鐵的其他交通服務公共運輸模式,所謂的「罷鐵」行動不可能獲得廣泛支持和認同。

事實上,即使香港的鐵路服務可能已不如過往般絕對安全和可靠,許多市民仍然熱切期望當局可盡快興建更多鐵路線和車站,以改善相關地區的對外交通及提升其發展潛力。

因此,對於政府及港鐵爭取讓屯馬線在明年首季局部通車,以及今年施政報告宣布就屯門南延線、北環線及東涌線延線三條新鐵路線展開詳細規劃,筆者與大多數市民都深表歡迎,並認為政府應加緊研究餘下四條新鐵路的規劃和發展。

不過,經歷過今次風波,不少社會人士,包括筆者代表的建測規園業界,都認為政府有必要就香港的鐵路服務及系統,以至整體的公共集體運輸發展策略發、城市規劃和基建設計等等,進行全面和深入的檢討。

明日大嶼願景忽略以人為本

例如去年《施政報告》提出以「基建先行」的原則來推動「明日大嶼願景」,相關的規劃研究亦予人偏重工程技術與鐵路建設,忽略以人為本的城市設計和規劃願景的感覺,令人擔心將來的中部水域人工島,會變成另一個東涌新市鎮及機場人工島。一旦連接島外的鐵路服務因天災或人為理由受阻,整個人工島便可能淪為孤島,居民缺乏其他對外交通及無法在島內取得各種生活所需。

業界亦希望政府能夠汲取天水圍新市鎮、以至整個新界西北地區的規劃失當教訓。受到當年的停止買地和停建居屋政策影響,天水圍在發展初期幾乎清一式為出租公屋,區內缺乏足夠的社區配套、合適的就業機會,以及由中產消費帶動的商業活動,居民需要遠赴其他地區上班、上學及獲取各類服務,導致交通開支與所需時間大增,引伸大量社會問題及加劇貧富懸殊。

政府提出在中部水域人工島建設香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但同時建議島上最少七成住宅單位為公營房屋,這樣會否造成嚴重的人口與就業錯配,導致島內居民及區外的打工仔,每日都要長途跋涉往返人工島上班和返家呢?這些不必要的交通運輸需求,除了浪費時間和金錢,加重相關鐵路、隧道和橋樑幹路的負荷,亦會增加碳排放和造成環境污染,有百害而無一利。

鐵路設計須思考安全問題

此外,過往香港的鐵路網絡和系統,包括走線、路軌和車站的設計,相關的票務、保安及維修保養安排,以至在車站上蓋興建大型住宅和商場的發展模式,都是建基於是香港是安全、文明和守法的城市,乘客會自律排隊候車、在擠迫的車廂內會互相忍讓,並會依法付足車資和愛護各類設施。

這些過往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假設,現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戰。政府及港鐵在規劃新的鐵路線和車站,以至就現有的鐵路設施作出檢視時,都可能要重新思考有關的設計和安排,避免太輕易地因一小撮人的違法暴力行為,而影響數以百萬計守法市民的安全和生活。而除了硬件上的規劃和設計,不少人都要求當局盡快修訂相關法例,大幅加重干擾鐵路服務及「跳閘」等罪行的罰則。

港鐵最近已增聘人手維持車站秩序、加密巡查路軌及加緊維修設施,但作為一間上市公司與公共交通服務機構,其資源和權力始終有限,長遠可能會對其營運與票價構成壓力,相關工作與支出是否應由政府直接承擔呢?亦有人提議香港應效法一些海外國家,在每一個車站都設立警崗並常駐足夠的鐵路特警,這些建議政府與港鐵又是否會認真考慮呢?

謝偉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