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科技革命 4.0 世代來臨的挑戰,以及去應對全球美術學習對核心素養的呼喚,所有美術教育機構和美術教師,都要開始認真思考如何重構美術創意教育,為學生賦能,為教育增值,為教師加持,為學校轉型。筆者今年8月初便以「現代科技如何為美術教育賦能」這個主題,在內地一個藝術教育論壇,探究美術教育應用科技滯後的問題和各種可行發展策略。
交流重點如下:
- 未來之變:科技、人才、教育
- 行業處境:課程、教學、空間
- 變革範疇:技術、方法、配套
- 發展規劃:校本、試點、統整
- 資訊分享:概念、主題、應用
未來之變
我們看到過去15年在科技革新、人才需求、教育規劃都有很大改變。今年7月中北京中央美術學院開辦一個特殊美展,所有繪畫作品都是由美國微軟開發的人工智能系統「小冰」,配合機器學習創作。「小冰」早前已在央視科普節目展示過作文、寫詩和模擬主播的功能,目前已能界入視藝創作領域;另外一位英國牛津教授/畫廊東主,在6月份也做了全球第一個機械人畫家Ai-Da的寫生畫展。其實,馬雲的阿里在兩年前也有開發一個淘寶網店橫額廣告人工智能設計系統:「鹿斑」,能按不同客戶的需求,一分鐘產出8000幅設計,將對原有線上設計行業帶來顛覆性打擊。這種科技創新,對傳統美術教育培訓的模式起着嚴重警示作用,必須思考如何轉型?如何栽培?不然,美術學子很快好可能一如《紐約客》雜誌,2017年10月份探討AI年代即將失業行業的標題:「你被開除了!」。
會上簡單建議,目前的校內、校外美術教育必須實現多元培養的目標,就是貫徹美育本質,先做到美 + 術 + 教 + 育,四大學習範疇的有機整合,革新過往的「技術主導」模式。特別在審美教育上,須要讓學生達成審美認知、審美趣味、審美修養、審美判斷的綜合能力。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蔡欣怡教授,在6月一次訪問中也提及:「在算法時代,自動化的時代,機器可以比人運算得快,技術更新也非常迅速,都很快過時。但有些東西卻是歷久彌新的,如批判性思維、對於世界的好奇、想像力、人際溝通技巧、道德判斷。這些都是機器無法取代的。」所以在課程和教學安排上,要多考慮00後這類「讀屏世代」的手機和網絡原住民的特性和能力去調整規劃。
在以前的文稿也曾提及,總結千禧年全球的教改和課改,離不開人本與人文教育(Student-based and Humanities)、創新與創意教學(Innovative and Creativity)的兩大層面、四大重點。香港21世紀教育藍圖強調培訓九種共通能力(Generic Skills),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在培養學生:「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敢於創新」。完全切合目前經常提及21世紀學習技能的關鍵4C:Critical Thinking、Creativity、Communication、Collaboration。也能蓋涵2015年中國大陸二次課改提出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所列三範疇、六重點、十八方向。美術教育發展的校本課程體系,也要配合以上述種種大概念,利用「逆向設計」策略,去進行精準教育重構。
香港雖然是個人口少、資源缺乏的外向型經濟地區,但通過教育投資及前瞻性現代化規劃,過去15年,無論在整體教育效能、學生創意表現、藝術技能表現,相對全球發達國家、先進經濟地區都有不俗的學習表現。可以從下列筆者收集剪報的標題得以佐證:
20030702 PISA 2000香港學生數學能力排名第一,科學能力排名第三,閱讀能力排名第六。
20071205 PISA 2006香港學生科學能力排名第二,數學能力排名第三,閱讀能力排名第三。
20121128 PISA 2009數學與科學都是第三,閱讀第四。
20131204 PISA 2012港生數學排第三。
20171122 PISA 2015閱讀能力,數學能力均排名第二,協作解難全球排第三。
20110816 香港小科學家冠絕全國
20130715 翁佑3D動畫國際賽六連冠
20170823全國青少年科創賽港生奪逾60獎
20141231 港女生畫作制聯合國月曆
20170316 三中學女生揚威海外,畫作奪國際青年節獎
20190711 港生揚威日本世界兒童畫展
20190301 畫貓頭鷹宣揚生態美,兩港童獲國際賽「全球雙冠軍」
20190807 16港生揚威海外,羅馬尼亞國際繪畫賽奪逾20獎
亞太創藝談之五
本系列文章: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