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的三個選項

讓香港在暴風中穩住陣腳,利用好固有優勢,重新打造一個「香港2.0」的多個構想已浮出水面。筆者嘗試探索「香港2.0」的三個可能選項。

「反修例」風波所引起今天的如此亂局,超乎許多人的想像。暴力行為愈演愈烈,嚴重影響經濟和市民生計,似乎也應驗了某易學大師年初預示的香港值年「無妄」卦。

自回歸以來,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不但未被化解,反而有愈陷愈深之勢,修訂《逃犯條例》成為點着此深埋炸彈的藥引。對內而言,「反修例」運動令香港原有的深層次矛盾激化為仇恨,這些群眾與政府、群眾與警隊、甚或群眾與群眾間的仇恨,恐怕難以消解。對外而言,很多人相信,「反修例」運動摻雜了許多勢力的介入,香港已被捲入中美貿易戰和各方力量角力的漩渦。

香港這塊「冰」

「一國兩制」保障香港在回歸後享有資本主義生活方式50年不變。現今香港回歸已超過22年,「一國兩制」的實踐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我們是時候在「五十年不變」的中場,跳出框框思考香港未來的出路。

筆者曾發表「一國兩制:一場冰火共舞的契合」文章。香港這塊「冰」就是其自身獨特條件和國際特殊地位,其中包括其與「紐、倫」並列的國際金融中心、經濟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和國際人才交互中心,以及其在國際經濟舞台所擔當的重要角色。這一切是基於香港的自由港地位、獨立的司法制度、與國際接軌的市場制度、單獨關稅區地位、自由兌換的港元貨幣、資金自由出入、資訊自由流通等。

香港這塊「冰」對國家而言,某種意義上,是為實行社會主義體制的中國和其他資本主義體制作經濟交流時提供信用擔保。香港又是內地企業上市融資的門戶,更擔當國家引進逾一半外資的窗口,近年基本穩定在每年1000多億美元之鉅。香港也是引進海外敏感科技合作的橋頭堡、全球第二大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僅次於倫敦)、以及擔任國際與中國轉口貿易和離岸貿易中心。

與此同時,香港這塊「冰」,也是許多國家的「東方卡薩布蘭卡」和跨國企業亞太總部所在。單單美國1000多家在香港企業就設有290個地區總部和434個地區辦事處,並有超過八萬五千名美籍僑民在港居住。這解釋了為何外國如此關注香港能否維持高度自治和多種自由。中國的底線則是,這些活動絕不可以損害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更不可令香港成為「顏色革命」的基地。

估計事態發展走向

今年2月港府提出的《逃犯條例》修訂源於陳同佳案,社會經歷逾半年漫長拉鋸衝突,已由「反修例」演變至「反警暴」,以至最新的「反對禁蒙面法」。和平集會演變成各區縱火打砸,不同意見人士「私了」毆鬥、示威者攻擊警方行為愈發普遍。如此發展下去,估計中央聯同特區政府會採取一些較強硬的止暴制亂舉措,徹查各種暴力行為,力求早日平息民憤積怨、早日平息抗爭動亂。不管港府與市民真誠溝通的進展與成效如何,2020年以後的香港肯定無法回復「反修例」前的狀況。「反修例」風波持續期間,中央於本年8月20日表態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似有讓深圳取代香港之意。然而,香港這塊「冰」不可能在短時間煉成,況且還須國際社會的認可。讓香港在暴風中穩住陣腳,利用好固有優勢,重新打造一個「香港2.0」的多個構想已浮出水面。筆者嘗試探索「香港2.0」的三個可能選項。

假設一:消極無為的「香港2.0」

中央將支持特區政府採取更強硬手段,快速止暴制亂,揪出背後策動暴亂的黑手,嚴懲涉事施暴者。中央將進一步加強掌控對香港事務的管治,收窄港人高度自治空間,加大央企國企進駐香港各行各業的力度;特區政府亦進一步「提高」對立法會和區議會參選人的「篩選」門檻,維持建制陣營的絕對優勢。

這樣的話,香港的「兩制」優勢便會減弱,更多外資將撤出香港,香港也有可能不再享受到其他國家給予的特殊優惠和地位。香港經濟將繼而萎縮,發展空間每況愈下。又假設中央政府在短期內撤銷給予香港供水、供電、供糧等優惠補貼,任由香港自生自滅,港人的日子將更不好過。條件好的市民有可能選擇移民,條件相對差的也再難享受到從前水平的各項福利,香港極有可能從此走下坡。

假設二:最利香港的「香港2.0」

特區政府能真誠與市民溝通對話,同時盡快實施惠及經濟民生的政策。筆者建議成立「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改革委員會」,旨在就深層次矛盾進行研究並廣泛諮詢,然後對症下藥提出改革建議。其中一個參考是1966年九龍騷動未完結時,港英政府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由當時的首席大法官何瑾任主席,完成的《1966年九龍騷動調查委員會報告書》,指出當時的教育、住屋、社福、年輕人就業等問題。其後1967年暴動後,港英政府又完成了兩份官方報告。報告直接影響其後麥理浩年代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如十年建屋計劃、成立廉政公署、九年免費強迫教育、廣建醫院、設立勞資審裁處、建設紅磡海底隧道、地下鐵路、東區走廊、獅子山隧道、沙田馬場、劃出郊野公園、建麥理浩徑、大幅增加立法局非官守議席等等。

筆者建議上述委員會由社會上有公信力的非公務員人士擔任主席,廣納賢能之士共同參謀,真誠廣泛諮詢社會各階層市民,重點研究解決方案,把年輕人從絕望中拯救出來。團隊在過程中還能建立社會認受性和公信力,將來成為治港班子的生力軍。筆者大膽舉薦,讓資深大律師黃仁龍先生這類有政府行政工作經驗、堅守法治、有高公信力、有能力之士擔任主席,對國際社會同時釋出香港重視法治精神的訊號,對維持香港的獨特性和優勢,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再者,如果能實施筆者提出的「海上飛地」倡議,在香港南部珠海行政區內的水面和島嶼上填海造地,以低廉的成本、簡單的程序、快速的施工,興建一個容納200萬人居住的社區、建造新型工業園,引進海外先進企業,為年輕人提供廉價房屋和就業機會,加上可以重新整合大灣區港口和物流設施和興建第二機場等,擴大「兩制」的國際版圖,對香港經濟發展、對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策略都有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海上飛地」建造時,屬珠海市管轄,完成後可考慮劃歸香港特別行政區管轄。這是個較理想而又更利於維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方向,是筆者的首選。

假設三:傾向內地的「香港2.0」

中央認為香港社會矛盾甚或仇恨無法在短期內有效消除,又認為香港年輕一代的身份認同和意識形態與國家距離太遠,決定「放棄」這一代人;於是另起爐灶,同樣也建「海上飛地」,但擴大其規模至500萬人口,只接駁港珠澳大橋連接珠海,劃歸珠海市管轄,實行與香港一樣的普通法法制及實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國際金融中心、經濟中心、貿易中心、國際人才交互中心,同樣讓資訊、資金、人才、貨物、服務的高度自由流通,並以高薪吸納香港和國際一流管理、法律、金融和其他專業人才,建立「香港2.0」,採用修訂版的「基本法2.0」,實行「兩港兩制」。也許將來「兩港合併」後,實行全民雙普選時,中央也較為放心。

結語

三個選項,取決於香港市民和特區班子能否在短時間內透過真誠對話互動化解矛盾、消除損害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威脅、以及中央對香港的態度。

筆者衷心盼望,這場「無妄」之災能轉化成香港浴火重生的契機,大家一起努力吧!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城市設計師,現為智庫組織博匯召集人,致力硏究城市發展課題,曾為香港長遠規劃以及土地、房屋供應完成了《香港2050願景》和《優化土地供應、改善住房條件》等報告。回歸前,作為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研究組召集人,是倡導減少填海、保護維港的先鋒之一。

早年於香港大學修讀建築和城市設計,並以優異成績畢業,曾獲多個國際設計獎項殊榮。一直盡心投入公共事務,曾出任多項公職,參與策劃香港和內地多項大型公共基建項目,曾獲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選舉委員會委員、香港建築師學會副會長,以及被委任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八屆委員會委員、新機場及其有關工程諮詢委員會委員、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委員、城市規劃上訴委員會委員和香港房屋委員會建築小組成員。

張量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