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公用事業非無風險

長和這艘「航空戰艦」,愈來愈建基於大型基建投資;然而,過江龍能否在芸芸地頭蟲間,建立千秋基業,並非一場有賺無賠的賭博。
早前,長和系世紀大重組成為城中熱話,而在未來幾個月,相關安排應該會一一落實。很多時候,傳媒都較喜歡關注長和(00001)涉足的高科技和人造蛋等新產業,這當然有助改善集團從地產賺錢暴利的形象。投資高科技,不一定是單單投資未來,也可以是一個防禦性機制,用來試下水溫,探測下這些新經濟是否會影響到現有產業。長和這艘「航空戰艦」,愈來愈建基於大型基建投資,要新經濟概念完全融入和改變整艘空艦的DNA,應該很難。
 

企業護城河 監管雙刃劍

 
其實無論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抑或首富李嘉誠,過往幾年都有進行類似的投資項目,如巴菲特買鐵路,李嘉誠投資公用事業、基礎建設。這些項目都需要大量的資本開支投入(heavy capital expenditure),但同時擁有極其穩定的回報,能為公司建立穩固的基業。項目資本要求高,成為一個天然的屏障,即是巴菲特口中的護城河,提高了入場門檻,保障了未來的現金流;而且,巨企憑着融資成本低的優勢,進一步鞏固了千秋霸業。
 
公用事業及基建的另一門檻是監管,由於是壟斷業務,從公共利益考慮,這些業務一般都受嚴格監管。
 
對企業營運者來說,監管是把雙刃劍:進入監管的行業,有可能受到處罰,像現在的銀行業,賺了也賠了不少給監管當局;然而如果並無受罰,就壟斷了這個行業,一家獨大,不僅保護自身,還有穩定的收入。
 
無獨有偶,巴菲特和長和系近來頻涉足公用事業,應是想穩固公司產業,才可以更長久地營運下去。
 

長和走出去 試玩新遊戲

 
不少人都觀察到,無論是在哪個地區或國家,政治和商業利益關係密不可分。不過,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遊戲規則,玩壟斷,也不是沒有風險。為何巴菲特鍾情美國投資?(美國以外的投資,只佔他資產一個非常少的百分比。)應該是因為他對美國的法規、機制熟悉,具備豐富經驗和人脈關係。同樣,長和系做投資,亦因為具備廣泛的人脈與財技,經歷過風浪,才能預先做出正確判斷。
 
當然,長和系並非今天才走出去,到世界各地投資;但這幾年的重組和部署,無可否認是比過去的規模更大,注碼更集中,也不再有一個盈利貢獻蠻高的「主場」。到一個新的地區,玩新的遊戲規則,能否同樣維持過去幾十年的成功,實在不容易。香港殖民地時代的龍頭銀行,便是一個好例子:靠着政治關係,龍頭銀行在香港吒咤風雲,就算到了現時,仍然在港安然吃老本,但當把香港賺到的錢投資海外時,便敗退而回。玩壟斷事業和其他受規管行業,所需要的不但是資本,更是對當地遊戲規則的熟悉和能夠發揮人脈的影響力,過江龍能否在芸芸地頭蟲間,建立千秋基業,並非一場有賺無賠的賭博。
 
本文原刊於《iMoney》,經作者授權發表

黃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