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1991年開始戀上野外賞蘭的活動,不經不覺已近1/4世紀,在港、九、新界及離島曾留下了不少足跡。近至內地華南地區,遠至沙巴神山及巴布亞新畿內亞,筆者也不辭勞苦,千山踏遍。上一篇文章主題是國際蘭花展覽會日本大奬後記,記述筆者在東京巨蛋體育館參觀蘭展盛事的感想。回港後只停留了一天,又乘早機前往台灣進行野外蘭花考察。筆者並非第一次在台灣野外賞蘭,但是次有台灣的朋友帶路,故沿途有甚多發現,加上朋友經驗豐富,對野蘭品種瞭如指掌,令筆者獲益良多。
蘭花的美麗寶島
1542年,葡萄牙人在一次航行往日本的途中,經過一座地圖上不存在的島嶼,船上的水手遠望島上蒼鬱的森林,忍不住驚呼 “Ilha Formosa”,意思是美麗之島。這就是台灣又名福爾摩沙(FORMOSA)的由來了。台灣植物種類繁多,蘭科植物的品種有360種,特有種佔1/3,有129種。是次筆者在台灣中部及北部分別作出一天的野外考察,共發現了45個不同品種,但仍不足總數的1/8,可見台灣真的是蘭花的寶島。
豆蘭屬在香港野外,幾近絕跡,但是次在台灣考察,發現最多的品種竟然是豆蘭,共七種之多,計有阿里山豆蘭 (Bulbophyllum pectinatum)、紫紋捲瓣蘭 (Bulbophyllum melanoglossum)、 穗花捲瓣蘭(Bulbophyllum insulsum)、白毛捲瓣蘭 (Bulbophyllum albociliatum)、鸛冠捲瓣蘭 (Bulbophyllum setaceum)、黃萼捲瓣蘭 (Bulbophyllum retusiusculum) 及狹萼豆蘭 (Bulbophyllum drymoglossum)。雖然不是花期,但光看樹上生長的植株也教人神往。
根節蘭植株龐大,開花時十分顯眼,在香港野外更如鳳毛麟角,但是次考察卻發現了五種,計有竹葉根節蘭(Calanthe densiflora)、長葉根節蘭 (Calanthe davidii)、尾唇根節蘭 (Calanthe arcuata)、長距根節蘭 (Calanthe sylvatica) 及阿里山根節蘭 (Calanthe arisanensis)。其中阿里山根節蘭(Calanthe arisanensis) 正在花期,令筆者格外驚喜。其餘正開花的品種有小鹿角蘭 (Ascocentrum pumnilum)、台灣一葉蘭 (Pleione formosana)、烏來石仙桃 (Pholidota cantonensis) 及黃蛾蘭 (Thrixspermum laurisilvaticum)。
是次野蘭考察有意外的收穫,就是發現了傳說是來自陰間的植物,被稱為死亡之花的水晶蘭 (Monotropa uniflora L)。事實上,水晶蘭不是蘭花,也不是蕈類,它是屬於水晶蘭科植物,全身沒有葉綠素,故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靠幽暗潮濕的落葉層裏的腐爛植物來獲得養分。有朋友兩度專程到台灣尋找芳蹤也緣慳一面,是次無心插柳卻能一睹芳容,豈不羨煞旁人。
圖片: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林維明《台灣野生蘭:賞蘭大圖鑑(上)(中)(下)》,台北天下遠見,2006年初版。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