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淪黑金工具 我不信臉書幣Libra的三個理由

臉書握有24億人的生活,若再加上Libra幣,就更掌握了財務消費行為。這不僅有違去中心化精神,還有兩大疑慮待解。

今年6月18日,臉書發布Libra白皮書,立刻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各國政府、央行、企業、智庫與學界都捲入這場衝擊全球金融秩序的權力博弈。

一旦Libra成為覆蓋全球的加密貨幣,為臉書的24億使用者提供跨境支付、資金移轉、財富管理與金融交易等功能,必然對現行的全球經濟與貨幣金融體系帶來顛覆性的衝擊。

雖然Libra還停留在構想階段,卻已經引發各種爭議,目前對Libra的主要疑慮有三方面:

第一,Libra將是掩護非法金融交易的理想工具,勢必成為黑道組織、恐怖分子、急於隱蔽財富的貪官污吏,以及試圖逃漏稅的富人與企業之最愛。

美國聯準會(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也在國會指出,在這些疑慮沒有澄清前,聯準會不會同意Libra上路。如果Libra要符合所有的透明監管要求,它的吸引力將大幅下降。

第二,Libra缺乏作為貨幣發行機構須具備的最終信用擔保能力。

主權國家發行法定貨幣的最終信用擔保有兩個:一是提供適足的發行準備,例如黃金與外匯儲備;二是國家強制力所保證的未來稅收。

而Libra顯然只能提供有限度的發行準備,例如一籃子主要貨幣的國債,主要還是依賴使用者對這個工具的信任。

沒有監管機構查核Libra的能力

問題是,沒有一個現有的監管機構,具備足以在全球範圍監管與查核Libra的能力。而一旦臉書無法履行Libra與主要法定貨幣的兌換承諾,也沒有任何保險或擔保機制作為後盾。

第三,一個加密貨幣發行機構與一個社交媒體平台的連體,將創造令人畏懼的超級巨獸,擁有空前的壟斷與支配權力,這與區塊鏈技術追捧者所推崇的去中心化原則背道而馳。

何況臉書屢屢違反它對用戶個人隱私資料保護與絕不濫用的承諾。

試想一個超級機構既掌握20多億人的心理與社會特徵、交往對象與閱覽習慣,以及所有生活細節訊息,又同時掌管這些人的財富帳戶以及他們的消費與金融往來紀錄,理論上就擁有空前的誘導、洗腦、操控與榨取能力。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在他的專欄中就毫不客氣地指出,臉書不具備發行加密貨幣的資格,因為它過去的行徑與紀錄讓人完全無法信任。

原刊於《天下雜誌》,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朱雲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