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中醫稱為慢咽痹、慢喉痹、虛火喉痹等,是指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組織的彌漫性炎症。任何年齡、任何職業均可發生,尤以過度用嗓、嗜煙喜酒,以及長期在空氣污濁地方工作的人士易於發病。
中醫認為,慢性咽炎發病主要與臟腑失調,虛、痰、瘀內生有關。如過食辛辣、煙酒,用嗓過多,或煙塵、高溫、氣候乾燥,以及反覆感冒、急性咽炎失於治療等致使邪毒滯留,耗傷陰津,導致肺胃陰虛,咽失滋養,虛火上炎,痰濁上泛;或因情志憂鬱悲怒,肝失疏泄,致使氣機不暢,氣滯血瘀,阻於咽喉而致。
慢性咽炎主要表現為咽部不適,但其症狀的輕重往往因人而異。其表現主要有咽部異物感、乾燥、發癢、灼熱感,或夜間咽乾明顯,時常「吭喀」清嗓,病情時輕時重,經久不癒。有時發生刺激性咳嗽、少痰,咽反射敏感,易作乾嘔等。
中醫調理慢性咽炎之法
中醫治療此病主要採用調理臟腑、滋陰生津、化痰利咽、理氣化瘀等方法。
如肺胃陰虛,咽喉乾燥,刺癢微痛,灼熱不適,夜間尤甚,常「吭喀」作聲,咳嗽少痰,舌紅少苔,脈細弱者,治療宜滋養肺胃,生津利咽,常用養陰清肺湯合益胃湯加減。
如氣鬱血瘀,咽乾不適,有時刺痛,或如有物梗於咽喉,時常清嗓,遇情志不暢時加重,胸脅悶脹,舌暗或有瘀斑,脈細澀者,治療宜疏肝理氣,化瘀利咽,可用柴胡疏肝散或會厭逐瘀湯加減。
如痰濕上泛,咽喉不利,異物感明顯,或如痰堵塞,腹脹納呆,泛惡欲嘔,口中黏膩,咯痰白黏量多,舌淡苔白膩,脈滑或弦者,治療宜燥濕化痰,散結利咽,可用半夏厚樸湯、二陳湯加減。
在內服藥物治療時,為減輕咽乾不適,可適當含化西瓜霜喉片,或藏青果;或用銀花、薄荷、甘草煎湯漱咽等,均有助於減輕咽喉不適症狀的作用。
對於慢性咽炎的預防,主要應少食辛辣之品,戒煙酒;注意口咽衛生,早晚與飯後漱咽;積極防治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加強個人防護,減少空氣污染及有害氣體對咽部刺激;保持心情舒暢,忌憂鬱憤怒等均能減少慢性咽炎的發病。
免責聲明
本文章提供的內容只作一般個人參考之用,並不可被視作為專科診斷、臨床診斷、輔助診斷或治療等之用。鑑於正確的臨床診斷與醫療方法須視乎病人的年齡、性別、體質、病史等而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建議讀者就個人、家人或朋友的身體狀況,向專業醫護人員尋求更具體方案及處理方法。本文章在編寫過程中,已盡一切努力提供正確及真實的醫療與健康知識,唯讀者應該明白本文章無法取代專業中醫師及相關醫護人員對個別人士的臨床診斷及建議,故此香港浸會大學不會就任何人對本文章內容的應用,負上醫療或法律責任。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