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半生在孔聖堂度過,經歷高高低低,曾被減薪、凍薪,甚至降級,但仍然緊守崗位,是因為一份感情。」孔聖堂中學訓導主任陳樹俊老師,在校37年教導不少學生,學生令他的繼續在學校默默耕耘。「如果將老師視為高薪假期多的好工作,就很難像我在同一崗位同一學校做了37年,仍然熱愛我的工作。改變學生是我做教師的最大滿足感,是我向前走的動力。」
1982年9月加入孔聖堂中學的陳老師,在37年教學生涯裏,扮演過不同角色,從而欣賞他的教育理念,值得教育工作者學習。「訓導主任最初好像魔鬼一樣,2006年着重關愛的古澤芬校長上任,我做了校園天使,現在的角色就是爸爸。」
擔任祭孔司儀 逆難而上
陳樹俊老師23歲大學畢業,原先在新界粉嶺心誠中學任教,一年後,孔聖堂中學校董麥友雲邀請他為地理老師。陳樹俊加入孔聖堂中學第一年擔任班主任。翌年,李金鐘校長接任孔聖堂中學校長,他可說是陳老師的啟蒙恩師。「李校長的七年,是孔聖堂的最高峰時期,學生人數最多。李校長可說是我的師父。」
李校長要求陳老師參與訓導組工作,更委任為孔誕司儀。對他來說可說是很大的挑戰。「一個25歲的年輕人穿着長衫馬褂,站在台上,對着嘉賓和傳媒,可說是冠蓋雲集。我很榮幸擔任祭孔司儀,但可謂一步一驚心。」
當時會否拒絕接受李校長的安排,陳樹俊認為老師要願意克服困難。「如果老師覺得難就不做,不肯逆難而上的話,學生如何學你?」
經過國學名家蘇文擢和陳耀南的指正,陳老師知道《禮運大同篇》和《亞聖孟子經訓》的讀音和停頓,因此他教導學生古典正確的讀音,例如「死」字讀「史」音。
老師是一份事業
有些人將教職視為高薪假期多的好工作,陳樹俊強調教育工作者不是教師,而是老師。「教師是一份職業,而老師是一份事業。我們的使命就是改變生命,亦以『生命影響生命』理念在教育工作走下去。如果教育工作沒辦法改變人的話,會非常枯燥。」
老師的功能是傳道、授業、解惑。陳樹俊認為在資訊發達的時代,授業變得次要,解惑才是老師最重要的職責。「現在可以在網上搜尋知識,學生最需要的事做人的態度,以及對學生無私的奉獻,令他覺得感恩。當學生困惑的時候,最愛聽老師的人生閱歷和經驗。」
有老師認為做好份內事就算,放學就下班,陳老師不認同這種態度,「我不希望老師讓學生『輸在放學之後』,如果學生放學後與老師沒關,學生難以改變,生命也不會因為你而改變。」
陳樹俊認為處理情緒是老師的成功要素,如果老師被學生惹得生氣,施展教育理念十分困難,已經失敗。
家長式教導不合時宜
陳樹俊作為訓導主任,強調學校是社會的縮影,定下規條是社會的方向。比如學生要穿整齊的校服、守時,這是社會的要求,因此學校要訓練學生要與社會接觸。「你經過數年的規範後,社會就接受你,然後跟社會配合,才能更上一層樓。」陳樹俊認為學生要管理三件事:時間、金錢、情緒。
「老師不要高高在上,不可決定一切,要了解學生的需要。」陳老師雖然重視傳統儒家思想,但不認同「因為我是老師,你必須聽我話」的想法,每次責備學生後都會講出背後原因。他認為身教比言教重要,因此以身作則教導學生。「我數十年來,不遲到,不請病假。我堅持了37年,希望用我的生命力影響學生。」學生對他十分佩服。
他認為家長式管治已經不合時宜,這樣訓練的學生變得羞怯和無創造力,勸諭老師和家長切勿用這方式教導他人。「不接受新事物的人是現代的文盲,社會變得太快,如果老師不肯求變,不改變教育理念和方式,請問你培養出來的學生如何與未來接軌?如何接受未來競爭?」
處事要難得糊塗
「尊重比任何事重要。要改變一個生命,必先尊重生命。」這是陳老師的教學人生哲學。「我經常強調學生被尊重下,會聽老師的話,才會改變。」
「人誰無錯,為何要窮追猛打地找出事實的真相呢?我不是偵探,而是教師。」陳樹俊奉行「難得糊塗」處事態度,老師教導學生不需講求證據,這是冷冰冰的教育,對學生有害無益。「教育是育人,要有耐性和尊重生命。如果老師拿證據去教導學生,不但冷冰冰,而且學生不覺得老師在幫他。」
天生我才必有用
陳老師強調一句說話:「世間上沒有最好的東西,只有適合的東西。」他不認同用經濟價值來衡量事物。「現在很多人選擇學校,貴族學校是否最好的學校,我不認同。Band 1學校是否最好?未必。」家長選學校時,需要了解學生需要什麼。
「成績好就是好學生?我覺得不是!有些人成績不好,但將來在社會揮灑自如。」孔聖堂接受不同能力、民族、成績的學生,陳老師深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都有長處,不要只用成績看一個人的成就。「我希望學生在學校數年是他人生最快樂的時候,將來不一定出色,做一個好人就夠了。」
能力高的學生,陳老師認為「管得愈少,成就愈大」,需要自己的思維空間,如果太多規範,就不會有很大的成就。
至於能力稍遜的學生,陳老師認為他們需要安全感、支持和尊重。「自我形象低落的孩子,父母認為他成績不濟,行為不好,渴望被尊重,不懂表達出來。如果老師能幫助他們,他們就能發揮無限的潛能。」
外國學生眼中的愛心爸爸
楊永漢博士接任孔聖堂中學校長後,多了非華語學生入讀,學校不再只有華語學生,陳老師認識不同文化,從嚴厲的訓導主任變成一位慈愛的爸爸。「外國民族講求快樂文化,無憂無慮,易滿足。我既面對華語學生,也面對外籍學生,為取得平衡,於是我將自己改名做”Daddy Chan”。」
陳樹俊認為,愛是恆久忍耐,雖然老套,但對學生管用。不是口頭上的支持,而是行動上的支持。「只說『我愛你』是沒用的,最需要你的時候,有沒有幫他一把呢?這份無私的奉獻,令學生感到溫暖和支持,這就是力量。」
陳老師認為師生之間建立良好關係,從平時生活細節上開始。例如學生沒有足夠的錢乘車,第一時間問老師借一些零錢,就已經成功。有菲律賓籍學生受傷入院,陳老師送香蕉給學生,令學生感到溫暖。「我第一次探病時送花,學生的表情不太高興,第二次探病得知他喜歡吃香蕉,就送香蕉給他,十分高興。」
每當學生在功課或人生上遇到困難時,只要陳老師有空,不會不回覆。他認為,學生即使提出膚淺的問題,老師應盡量回答,講出因由,有獨特的見解,請勿說「長大後就會明白」這類話,因為學生不接受。
一日為師 終生為父
「一個人的成功後要多謝兩個角色:父母和老師。」陳老師堅守「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態度,經常強調師生之情是「短暫相聚,影響你的一生」。「老師的無私奉獻,令你改變一生,這個情延續你一生一世,並不是短暫的數年。千萬不要少看這幾年,學生會因此改變你的思維,甚至是生命。」
「我工作37年,孔聖堂是我事業的地方,我將會在此退休,完成我的歷史任務。」現年61歲的陳老師,希望做到65歲,影響更多學生,延續他的信念。
!doctype>陳樹俊簡介:
孔聖堂中學訓導主任、地理科主任,擁有38年教學經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士畢業。1989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教育文憑,實習成績優異,馮以浤教授為他的導師。之後修讀香港中文大學訓導證書課程。2008年、2010年獲教育局頒發表揚教師獎。2009年獲得達文西基金會「全港傑出教師獎」。曾獲得孔聖堂中學校園天使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