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大學生會拒絕林鄭要求,閉門「會談」,堅持要在接受五大條件的原則、包括不起訴612到71的所有示威者和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才展開公開透明、讓公眾參與的會談。科大學生會的決定很聰明。
這種策略,是學習了中國政府的外交談判方式。
中方答應坐下來談判,必先提出一些「原則」。如1983年與英國談香港前途問題,先定下「原則問題不容談判」。所謂原則,就是「在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整個地區主權」的大前提,要英國先答應這個條件大前提,方肯談「在收回香港之後保持香港繁榮安定的安排」。
這樣一來,英國要先投降,才開始談判,而且以後談出來的《中英聯合聲明》,到了今天,又已經成為「歷史文件」,「英國對香港沒有任何責任」。
今年,中方企圖故技重施,以《南華早報》放風:特朗普先答應「取消原來的增加關稅」、「停止制裁華為」、「不再逼中方買美貨」為恢復談判三條件,但被川普拒絕。
特朗普反而堅持:若要恢復談判,必須由上次中止之處開始補談,而不是由頭開始談,不談就加徵餘下3000億美元貨品關稅。
換言之,特朗普不想浪費時間。這一次,是中方急切想恢復談,於是不再堅持所謂大前提。
年輕人已經缺乏與林鄭對話興趣
香港的林鄭,內外公認是頑固高傲之人,若肯真的「改變作風」、「聆聽社會意見」,只須聆聽了包括曾鈺成在內的「特赦示威者」、「重啟政改」、「公開宣布撤回」等三兩點的社會主流共識,通過新聞處發幾百字新聞稿宣布即可,根本不必見什麼學生代表。事到如今,再談什麼社會經濟結構問題、怎樣令年輕人分享經濟成果等等,捨近而扯遠,完全是浪費時間遊船河。
何況幾個學生會代表一進門,傳媒鏡頭聚焦,門關上,再出來,閃光燈大作,除非宣布「林鄭已經答應了五大條件」──這當然是天方夜譚,因為林鄭若真的答應任何讓步,都只會向民建聯交波送票,絕對不會造就幾個年輕人做英雄──這幾個學生會人物出來,任何言論,就會引起「他們不代表我」的內部分裂和謾罵。
畢竟是林鄭開口要求談判的。年輕人已經缺乏與林鄭對話的興趣。現在是林鄭處境困難,年輕人尤其各大學生會不必協助林鄭做騷,替林鄭解圍,讓林鄭邊「溝通」邊大搜捕,表演「一手軟、一手硬」,向她的主人交功課。
大學生讀書,每年考試,由校方教授出試卷。現在倒過來,施政完全不及格、曾向市民道歉哀求給予補考機會的,是林鄭。
既然如此,主次尊卑分明,由學生定大前提、定 Agenda、定目標,由學生來定試題,是聰明的。而不是林鄭這個「母親」來決定煮什麼菜,叫「子女」回來開飯。
因為香港不再一樣了。香港還有許多學生,無人是她的學生。有大把為人子女的年輕人,但沒有一個想做她的子女。
原刊於陶傑Facebook,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