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音樂劇《我們的青春日誌》(Our Journal of Springtime the Musical)的trailer,才去找該劇編導陳恩碩(Tom),讓他現身說法,他為什麼喜歡透過音樂劇,把他的想法向觀眾展示出來。
Tom遞給我的宣傳音樂劇單張有這一句:「認為是對,就去追,別讓這遺憾留在心裏。」
Tom說:「就是音樂劇有此能耐,可以把舞台劇不止是靠對白,而是用歌,用舞蹈串連起來。處理得宜的音樂劇娛樂性豐富,打破語言障礙,a real breakthrough,內涵豐富,雅俗共賞。」
不是賣花讚花香,Tom說他對音樂劇情有獨鍾:「看到叫好又叫座的音樂劇,很能引起共鳴。我想:『我也可以向着這條路進發的呀!』」
把夢想實踐出來
坐言起行,怎樣走出第一步呢?「到英國唸戲劇,要錢的呀,我父母支持我去實現夢想,借錢給我(要還的呀!)。」
Tom說他的決定沒有錯,他是一步一步地把他的夢想實踐出來:「我一身兼數職,作曲填詞(那是音樂劇的靈魂),編與導,監製,一手包辦。」Tom說難度最高的是「要睇住盤數,收支要平衡呀,不然的話怎樣找人資助呢?」
《我們的青春日誌》經過「不斷試演,聽到不同年齡觀眾的feedback,我一直在fine-tune此劇。從構思到演出,用了一年多時間,其間圍讀劇本,有四次之多,今次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演出十場(由7月23日至28日)。對我來說,是A dream come true。Tom如是說。
Tom對選取音樂劇角色十分嚴謹:「唱功是最重要的,音樂劇是以唱為主呀。但演同樣重要,要識得做戲才成的。每個站在舞台上的演員,都是經過audition,要過我這一關。」
Tom是個要求極高的導演,對演員要求高(如今他對所有參加演出的演員十分滿意了),他對舞台設計更是絕不馬虎,做足100分。
那天晚上,我們一同吃飯,席間一位資深製作顧問「爆料」,說有一次Tom負責某劇舞台設計:「他設計了一個極之複雜的布景,最大的問題,整個設計得從門口搬入去,布景太大件,搬不出去。」
Tom說,這一次的布景不會再重蹈覆轍的了:「我們是十分重視舞台設計(單調設計,觀眾會看得不耐煩的),用現場樂隊伴奏,還有20多首原創歌曲。」
後記
Tom傳來他的信念:「不論做什麼,都得準備好自己,將來才有選擇權去走自己路向的機會。不管多大困難,肯去做,總有出頭一日。」
Tom希望有這一天,可以把《我們的青春日誌》拍成電影:「《我們的青春日誌》有紮實的story line,有此可能的。」
原刊於《頭條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