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有能力與美國抗衡嗎?

華為汲取中興的教訓,加大力度發展自家品牌的晶片製造技術。華為及旗下海思半導體分別以內部信件的方式通知員工,指公司早有防備。且看這家中國通訊龍頭企業如何度過這個難關。

5月16日,中美貿易戰升級,美國總統特朗普把華為列入貿易黑名單,即時推出限制措施,禁止美國企業與華為進行業務往來。美國商務部表示,將把華為及70家關聯企業列入「實體清單」(Entity List)。禁令一生效,華為將無法向美國企業購買元器件。類似的手法去年用於中國另一家中國科技巨頭中興身上,全無招架之力。雪上加霜的是,Google將停止向華為提供任何技術支援,亦無法給予Android和Google服務的整合,這將對華為的手機業務帶來重大打擊。面對來勢迅猛的攻勢,華為有能力抗衡嗎?她會否成為第二個中興?

由於華為創辦人任正非的女兒、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於2018年12月1日被加拿大警方應美國政府司法互助的要求在溫哥華機場逮捕,引發一場中美加三國外交風波,華為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華為集團過去一直非常低調,甚至給人一種神秘的印象,因為任正非極少曝光,加上他曾經參軍,令人懷疑華為有軍方背景。

2015年1月,任正非首次出席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發表演講,明確表示「華為是一個中國公司,肯定是擁護中國共產黨的,肯定會熱愛自己祖國的,但是我們不會危害別的任何國家。我們在全世界都是遵守法律的。」

文革期間,任正非自學電子技術,偶然進入施工部隊。80年代初,軍隊進行精簡,他走入社會,經營的小代理公司處處受國企排擠。年過40創建華為(1987),短短30年間,成為世界最大電訊設備企業,也是中國第一家全球品牌。

任正非在論壇上大吐苦水:「幹得好被說有靠山,走出去被懷疑政治背景」,面對種種誤解指控,他說:「只要我們堅持努力,身份最後總會被證明的,沒有必要解釋這個身份,最後放棄了生產,放棄了銷售,放棄了賺錢,那我們怎麼活下去?」

市場追隨者變市場領導者

專門研究中國電訊業的香港科技大學徐岩教授分析,華為的成功是因為她是從市場追隨者轉為市場領導者。目前華為為世界170多個國家、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提供服務。華為在中國擁有最多項專利,在全球範圍也是數一數二。1992年,華為成功向市場推出了第一個完全靠自主研發的主要產品,C&C08數字程控電話交換機。1997年,華為通過給一家香港公司提供固網電信產品,首次進軍海外市場。2012年,華為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生產商。2014年,華為成為第一家中國公司,入選全球最大綜合性品牌諮詢公司Interbrand的全球最佳品牌100強排行榜。2017年,華為的收入總額達925億美元(6036億人民幣),在全球財富500強企業中位列第83位。

徐岩教授認為,華為成功的捷徑在於開放型創新,公司有8萬名員工從事研發工作,佔總員工人數達45%。過去26年來,華為每年至少投入銷售收入的10%在研發方面。2017年,華為在研發上花了年銷售收入的14.9%,約897億人民幣。華為研發總投入的10%會投在對未來技術的研究上。並在全球範圍內與客戶建立了28個聯合創新中心。1999年,華為成立了華為高校基金,開始與中國內地的一流大學展開合作。

2005成立華為──香港科大創新實驗室,完成了超過90個技術解決方案,經費達港幣3000萬,有24名教師先後參與53個科研項目,出產了60多項國際專利和國際標準,並聯合培養了大量高級人才,研究成果在頂級學術期刊和會議上成功發表。通過與教授合作發表論文,華為也提高了國際知名度,在學術界擴大了影響。徐岩教授撰寫的華為個案已經成為哈佛商學院的教材。

考察華為基地

5月中,筆者隨AAMA-PRD亞傑企業參訪團考察華為深圳坂田基地及東莞佔地甚廣的松山湖基地。華為過去多年默默研發5G技術,威脅到美國的優勢,所以特朗普要先下手為強。5G的資訊傳輸速度是4G的100倍以上,據華為技術人員的解釋,5G的未來是「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應用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科技,對運輸、醫療、製造業等各種產業都帶來革命性變化,具有龐大商機。在5G時代,華為銳意引領全球包括芯片、終端、雲服務及網絡在內的全領域能力,致力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講解員也介紹了華為5G產業在標準、產品、終端、安全、商業合作、研發投入等各個領域的新主流地位,最近全球矚目的華為支持5G網絡的智能手機就是一例。至於無線光纖的5G技術,可以連結社區及智能家居互聯平台,提供各類智能設備互聯互通解決方案。

美國政府要求多間晶片製造商Intel、Qualcomm、Xilinx和Broadcom等不能向華為供貨,有分析指若華為無法獲得有關產品,生產可能會陷入癱瘓,甚至影響中國及全世界的5G網路基建。華為汲取中興的教訓,加大力度發展自家品牌的晶片製造技術。華為及旗下海思半導體分別以內部信件的方式通知員工,指公司早有防備。且看這家中國通訊龍頭企業如何度過這個難關。

原刊於《明報月刊》,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文灼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