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學教授魯比尼(Nouriel Rou-bini)最近在專欄中發出警告;他認為中美冷戰對世界經濟的後果,比過去美蘇冷戰還要嚴峻。
因為蘇聯當時的經濟模式失敗且在逐步衰落,但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經濟體,並且還在發展壯大。
此外,美蘇之間經濟聯結極少,而中國則完全融入全球貿易和投資體系。
他擔心全面冷戰會把去全球化帶入新的階段,全球經濟將劃分為兩個不相容的經濟集團。商品、服務、資本、勞動力、技術和數據的貿易,都將受到嚴格限制,數位領域也將變成「分裂網絡」,西方和中國節點可能無法相互連接。
他也預言中國和美國都會希望所有其他的國家要選邊站,不過大多數國家都會試圖與兩者保持良好的經濟聯繫。
畢竟,許多美國盟友現在與中國的貿易與投資關係超過與美國的聯結。
然而,想要腳踏兩條船將變得愈來愈困難,當中國和美國分別主導了人工智慧和5G等關鍵技術時,他們可能不得不選邊。
魯比尼基本假設不正確
魯比尼並非杞人憂天,但其基本假設並不正確。
美國單邊施壓各國選邊的策略很難完全奏效,因為中國不會強逼他們選邊,而中國可以提供的商機或產品並非美國可以替代,而且中國產品的技術規格都會設法維持與西方主流科技規格的相容性。
北京還會持續開放市場,並找尋新的路徑深化與美國之外所有國家的經濟夥伴關係,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因此長遠來看,真正的問題不是中國是否要選擇退出西方主導的體系,而是西方國家是否要拒絕加入中國主導的歐亞大陸經濟板塊,而這將是未來世界經濟的中心。
此外,中美間爆發全面冷戰的機率並不高,因為高昂的經濟代價,美國選民與企業都不願承受,而中國棄子投降的機率卻接近於零。
特朗普每次升高對中國經濟的打擊力度,都會給美國利益團體帶來可觀損失。
美國零售業已表明,新增關稅大部分會轉嫁給消費者;中西部種植大豆與玉米的農民已叫苦連天,因為他們可能永久失去中國市場;一旦中國全力發展自己的高科技供應鏈,倚賴中國市場的美國高科技企業必然要蒙受鉅額損失。
原刊於《天下雜誌》,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