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的出口補貼不應是問題

對半製成品或原料的出口補貼等同給製造業補貼,因此等同給進口國提供利益,沒有理由要反對。奇怪是為什麼一些國家對別國進行出口補貼不但不歡迎,更以關稅抗衡。

現時流行的看法和國際規範都視出口補貼為不公平,但是理據何在呢?

我認為出口補貼,只要是透明公開,就不是問題。人家給出口補貼,你我也可以,十分公平,有什麼問題呢?

其實出口補貼反映一個國家由出口活動取得的界外效益(external benefit),即是出口商和生產商以外的社會效益。如果界外效益愈大,國家願意付出的自然多一點。這跟消費者付錢買東西有點相像。消費者對自己用處大的產品會願意付多一點;對自己用處小的願意付少一點。大家國情不同,外溢效益也自然不同。為什麼不可以讓不同國家按自已的社會效益出價,去補貼自己的出口呢?這樣的世界經濟效率不是更高嗎?

我反對的只是不透明的出口補貼。譬如波音公司,一方面出口民航客機一方面接國防部的訂單。美國有沒有給波音公司更高的價錢更多的軍用訂單,間接補貼了波音公司,從而損害了競爭對手的利益呢?如果生產空中巴士的法國和生產波音客機的美國都向出口提供清晰的補貼。那不僅不是問題,更是天下大喜訊呢!

只有幼嫩工業才加徵關稅

作為消費者,如果美國補貼輸出香港的產品,使價錢大降,我會十分高興。對消費品的出口補貼其實是給消費者補貼;對半製成品或原料的出口補貼等同給製造業補貼,因此等同給進口國提供利益,沒有理由要反對。

奇怪是為什麼一些國家對別國進行出口補貼不但不歡迎,更以關稅抗衡。

經濟學者只接受一個理由加徵關稅,那就是幼嫩工業(infant industry)。幼嫩工業指長遠而言雖然確有能力強大起來,但一時間若要面對強大的外來競爭就將無法發展起來的工業。可是反對出口補貼、要求以關稅保護自己的,今天往往是大國的老牌工業。這些老牌工業多今非昔比,競爭力大幅倒退,自己不思進取卻要用上只適用於幼嫩工業的手段來維持生命,置民生與其他本能受惠於廉價進的行業於不顧。

對別國進行出口補貼不但不歡迎,更以關稅抗衡的國家明顯回應了老牌工業界的訴求,而漠視了廣大消費者和其他行業的訴求。至於為何如此,很值得大家推敲。

何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