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起義,抵抗惡霸期刊出版商!

掠奪性學術集團挾帶出版優勢、濫用壟斷地位,把數百種期刊綑綁銷售、逼迫學術機構訂購,妨礙知識流通的行徑,美國大學已起身抵制。

《天下雜誌》669期專題報道了學術出版詐騙集團的惡劣形跡。

壟斷阻礙知識傳播

還有一種「掠奪性學術集團」也正面臨抵制,因為他們利用壟斷期刊發行管道來牟取鉅利,嚴重阻礙數碼年代知識傳播。

全球少數幾家出版集團(mega publishers)長期壟斷。

以愛思唯爾(Elsevier)為首的前5大集團,網羅了各學門的多數核心期刊。

以社會科學為例,每年有高達70%的英文學術論文,是透過5大集團旗下刊物出版。

這幾家超級出版集團,把幾百種期刊綑綁在一起,強逼各大學圖書館整批訂購,不斷調高訂費,並嚴格限制這些電子期刊的瀏覽與流通範圍。

5大集團的獲利率高達30%以上,遠高於Fortune全球500大任何一個行業的平均獲利。去年單單愛思唯爾一家的盈餘,即高達360億台幣。科學知識生產的成本是天文數字,每年各國政府與公益性資助機構或慈善家給大學與研究機構提供的鉅額經費,讓全球幾百萬的教授與研究人員有優越的研究環境,可以心無旁騖地從事研究,他們的知識成果應該是社會共享的公共財。

而且很少科學家會想以論文著作權來賺錢;相反的,幾乎所有科學家都希望自己的知識成果能夠自由免費流通。

但是作為知識生產基地的大學,卻每年要編列可觀的預算來支付昂貴的電子期刊資料庫訂費,他們的老師與研究生貢獻了知識,但卻要給這些攔路虎鉅額的過路費,才能讓自己師生,得到本來應該是免費流通的公共財。

還有很多中小型學校與圖書館因為支付不起高昂的訂費,被排除在科學知識流通管道之外。

在17世紀,出版社向圖書館收取期刊訂費是合理的,因為每一本期刊的印製都有一定的邊際成本;但在數碼年代,這些電子期刊流通的邊際成本為零,而這些集團仍舊用17世紀的商業模式來阻斷知識流通,真是喪盡天良。

最近美國加州大學決心推動科學期刊的開放閱覽(open access)政策,在與愛思唯爾進行長達9個月的艱辛談判破裂後,宣布暫停向這個出版巨頭支付訂閱費用,這是必要的第一步,全球研究型大學都應該加入。

原刊於《天下雜誌》,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朱雲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