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兩星期跟大家說明《春》這幅畫幾個人物是誰,分析人文主義抬頭,催生文藝復興的背景,而《春》可說是以神話故事入畫的人文主義畫作先鋒,文藝復興繪畫藝術正式展開。它的內容又有什麼象徵意義呢?
象徵復甦愛與婚姻
雖然有說不需要探究畫中意義,只要是美就夠了。但大部分藝評家都希望理解畫家繪畫背後的目的,尤其是普羅大眾,都希望「看得懂」,明白畫裏的「故事」。所以至今仍有學者不斷研究探討《春》這一幅畫象徵什麼。以下歸納幾種多數藝評家認同的詮釋。
苛蘿蕾䔮與風神的結合,與芙蘿菈懷孕,代表婚姻與家庭。大家可能覺得風神強暴了苛蘿蕾䔮,好像不是正常的結合,但當時意大利人視婚姻初夜男女結合有如「強暴」,是證明女子婚前的純潔。當時婚姻的目的就是繁衍下一代,建立家庭。芙蘿菈懷孕了,代表婚姻美滿,家庭和睦。小愛神拿着弓箭,準備射向美惠三女神,她們右面那一位看着左面的眾神使者穆格里,他倆可能會墮入愛河嗎?這些畫面,都讓觀者產生美好愛情與婚姻的聯想。
維納斯在古希臘神話中代表含義很多,包括春天、繁殖、豐饒等等。而「創造天地萬物的愛與美」是她最主要的象徵意義。
根據研究,這裏描繪春天的畫面,可能參照了兩位意大利古羅馬帝國時期人文詩人的詩作而成。第一篇是奧維德(Ovid 註1)寫的《歲時記》(Fasti),在歌頌4月的那一卷裏,描繪了一個敬拜愛神維納斯的節日。詩中亦提到花神芙蘿菈與精靈苛蘿蕾䔮。另一位詩人盧克萊修(Lucretius 註2)的哲學長詩《物性論》(De rerum natura 註3)開頭即提到維納斯,稱她為「羅馬的母親,慈悲的愛之女皇,帶來生命力、空氣、土地與海洋,哺育風起雲湧下誕生的生物,籍助你多產的力量,每個物種得以降生……大地為你綻放花朵,吐露芬芳」。留意維納斯頭上的樹木特別透光,在她頭上好像形成一個圓拱頂。讓大家聯想到教堂裏的聖母像,比喻維納斯為「新的聖母」。她白色長裙外披了一條一面紅色,一面藍色的披風,當時紅藍兩色是描繪聖母時經常使用的主調(註4,圖1)。在意大利人文主義的文人心中,希臘神話的維納斯跟《聖經》故事的聖母瑪麗亞一樣,是年輕、美麗、高貴的理想美化身。維納斯可以通過自身的美麗來提升人們的靈魂。
美惠三女神圍着圓圈跳舞,代表生命的流轉,大自然有序與循環不息。春天代表希望,代表豐饒。不單是大自然裏的生命,芙蘿菈有孕,也代表人類生命的延續,家族繁衍,後繼有人。整個畫面充滿生命力,廣而推之,亦象徵翡冷翠在麥迪奇家族治下百業興旺,政通人和,城邦昌盛。春天亦代表新生與復甦,因為麥迪奇家族的智慧與品德,成就了翡冷翠作為人文主義之都,推動文化復興,呼應了循環,回歸的主題。
當然也有一說,這些神話都是「幌子」,意大利人在宗教禁制下活了1000多年,現在假借人文主義,復興古文化,推崇人體美的藉口,可以繪畫裸體女像。這幅畫沒有全裸美女,但描繪了多位身披薄紗的半裸女體,已經是非常大膽,挑戰當時尺度。所以只是私人觀賞。後來的《維納斯誕生》(圖2),出現一個差不多真人大少的全裸女郎,雖然主要部分巧妙的沒有暴露,也應該是1000多年來歐洲繪畫初見,時人看到應該會非常震撼,這倒很符合當時翡冷翠人熱愛享樂的格調,但當時也只能私藏,不會公開展示。
空靈白皙線條流逸
還好,波提且利的女性都有她們獨特的氣質,空靈白皙,無論畫的是人是神還是聖,都帶一種飄逸的「仙氣」,好像活在她們自己的夢境中,自己的世界裏,不沾一點塵世氣息,年輕的未婚女子眼神純淨如天真的小鹿,所以看到她們的裸體,大家可能也不太會胡思亂想。
波提且利(1445—1510),(圖3)翡冷翠人。原名亞歷桑德羅‧菲利佩皮(Alessandro Filipepi)。普遍稱為桑德羅‧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桑德羅是亞歷桑德羅的簡稱,波提且利是他的綽號,意為「小圓桶」,得自他兄長。他哥哥開押店,可能身體有點胖,也可能小圓桶是錢櫃的意思,所以波提且利也跟着被人叫「小圓桶」,雖然他身材修長不顯胖。
波氏先後師從著名翡冷翠畫家菲力普‧利比(Fra Filippo Lippi)與雕塑家畫家維郎基奧(Verrocchio),後者曾是達芬奇的老師,所以波提且利與少他7歲的達芬奇曾是同窗。波氏受利比的影響最深,筆下的蒼白膚色,整體畫面使用較淡的顏色與特出的勾勒線條等(圖4),就是學自利比。利比離開翡冷翠後,波氏跟隨其他雕塑家學習,繪畫的人體從以前的纖細扁平開始變得圓潤有力,帶雕像感。他不斷追求更自然的表現自己的題材,從1470年開始筆下的人物膚色開始多了一點淡棕紅色,變得紅潤溫暖。但從利比那裏學到的線條運用卻愈見出色,明快而流麗的線條是他繪畫的特色。
但他追求美感的渴望比追求自然的表現更強。為了美,給筆下人物創造了很多不可能實現的姿勢。他的人物大多採取S型站姿。他的「維納斯誕生」裏的維納斯左手好像快要掉下來似的。他的《維納斯與馬斯》(Venusand Mars 圖5)中優雅的愛神躺臥姿態,曾有無數女子包括藝評家嘗試模仿,結果不到兩分鐘就腰痛腳抽筋,結論是「不可能」!但這無損他畫作的美。其實大部分人觀賞的時候只會感到美,有誰會細想這個姿勢可能不可能?
除了S型姿勢,與飄逸靈氣,波氏還有一個美的秘訣,就是他筆下人物身型比例都勻稱合度,身材相對顯得高挑。據說波氏是根據從古希臘古羅馬文物中重新發現的黃金比例(Golden ratio)來描畫的。黃金比例有多條,我們在這裏簡單的看身高這一條,就是頭的長度與整個人包括頭部的高度的比例。普通人的比例是1:7.5(頭是1,整個人高度是7.5)。如果要美化一個人物,營造高貴優雅的氣質,比例是1:8.0。如果要塑造英雄人物,比例是1:8.5通常都是把腿加長,如果是英雄也會給他一個寬大的胸部。我仔細量度過《春》裏面維納斯的頭身比例大概是1:8多一點,穆格理也是一樣,芙蘿菈比例更厲害,差不多是1:8.5如果加上她伸長的腳掌營造出更長腿的感覺,那比例是1:9。這可是現代超模9頭身的標準呢,每一個人物都像超模,當然美啦!
最後,大家有沒有留意,波提且利筆下的女子樣子都差不多,有說是根據他的愛人,顛倒眾生的詩夢妮丹(Simonetta Vespucci)的樣子來畫的。傳說當時很多畫家都以她為模特兒。惜伊人既不屬於波提且利,也於23歲之齡早逝,而波氏因此終身不娶,他的畫作也總是帶一種超脫的靈性美云云。或許這只是後人一厢情願的猜想,但這個淒美的故事卻為波提且利的一生平添一抹哀怨的色彩,跟他的畫作一樣,讓人回味。
最後在這裏向大家請假。我5月中到8月中歐遊,參觀各大博物館美術館,期間此欄亦會「休館」。8月中回港後再與大家見面。
波提且利──《春》三之三
本系列文章:
註:
1. 奧維德,全名普布利烏斯‧奧維德斯‧納索(Publius Ovidius Naso),筆名奧維德(Ovid),公元前43年至公元17年/18年人,古羅馬文學的三位經典詩人之一,作品《變形記》(Metamorphoses)流傳最廣。
2. 盧克萊修(Lucretius),全名提圖斯‧盧克萊修‧卡鲁斯(Titus Lucretius Carus),公元前99年─公元前55年,羅馬共和國末期詩人哲學家。
3. 《物性論》,意大利文De rerum natura,英譯On the Nature of Things。
4. 除了藍紅兩色都是貴重顏料,通常只留給最受尊崇的人物如聖母與耶穌外,紅色代表聖母凡人的血肉之軀,也代表她作為母親對耶穌的愛。藍色代表天上,與聖母的純潔;藍色在拜占庭藝術中也同時代表皇室,所以亦代表聖母「天后」之位。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