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安全 行穩致遠

特區政府要做好金融市場的「促進者」和「監管者」兩個角色,在兩者工作之間取得平衡。不至管得太嚴,令市場將失去活力;又不能管得太鬆,否則將埋下危機的伏線,發展便沒有持續力。

編按:本文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2019年4月21日撰寫的「司長隨筆」。

香港是全球第三的國際金融中心,我們一直努力提升香港在金融服務方面的競爭力,要做大做強、不斷領先。但是,在發展的同時,也必須妥善管控潛在的風險,以應對突然出現的挑戰,這樣才能高速發展而又行穩致遠,有利於社會。

上星期,我在一個研討會上介紹香港金融安全的工作,想借此機會和大家分享。

影響金融穩定的因素

要做好香港的金融安全工作,面對多項挑戰。

第一,本港金融體系規模遠比經濟規模龐大,例如港股市值超過34萬億港元,相當於本港生產總值GDP的11.6倍;銀行資產總值近24萬億港元,相當於GDP的8.9倍,情況在全球實屬少有。此外,國際資金在香港參與的程度很高,例如本港資產管理業管理的資產規模24萬億元,其中有三分之二的資金是來自境外;國際知名的銀行、保險公司、投資銀行、各式各樣的基金以至專業服務公司都在香港有業務,而且非常活躍。

第二,國際金融市場瞬間萬變,相互牽連,資產價格亦受到隨時流動的國際熱錢所影響。加上香港是全開放、效率極高的經濟體,資金自由進出,經驗告訴我們,每當外圍環境出現情況,投資者需要從亞洲調回資金時,香港市場往往提供到最便捷的流動性。這些都使本港的經濟與金融市場極受外圍影響。因此,我們必須時刻監察外圍環境,前瞻未來。

第三,本地不同資產市場的產品、性質雖各有不同,但一個市場的大幅波動會影響到另一個市場,有機會對金融穩定造成衝擊。例如,股市波動會影響到樓市,而樓市大幅調整也會牽連到銀行體系。

第四,「信心」是整個金融市場運作的基礎、金融穩定的關鍵。這包括香港市民、本地以至國際投資者對我們金融體系的信心。

以上因素可以獨立存在,但也可以同時出現,它們疊加起來,會令形勢變得更為複雜困難。

金融市場的監管

現實是我們不可能完全消除所有的風險,而是需要學習跟這些風險「長期共存」,並把它管控好。當中的關鍵是建立一套穩健有效的監管制度和措施,並以前瞻角度監察本港和國際最新政經形勢,及早識別潛在風險的環節,按市場情況調整應對。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強化自身金融體系的抗震力,建立市場和各持份者對金融體系的信心,並加上充足的實力作為後盾,來為這「信心」護航。

就着銀行體系、證券市場以及保險市場,我們現時分別由金融管理局、證監會,及保險業監管局進行相應的監管。

讓我以證券及期貨市場為例子做些具體的說明。我們的監管目的是維護本地證券和期貨市場的透明度和秩序,減低系統性風險。這方面,最重要的工作是確保結算所的穩健和在極端情況下仍能正常運作。因此,每個結算所都設有一個全面並符合國際監管標準和最佳做法的風險管理框架,包括以下五個組成部分:(1)對結算所有嚴謹的要求,包括財務方面的要求;(2)押金比例會按市場情況隨時調整;(3)有效的處置機制,以確保即使出現流動性困難,結算所仍可繼續運作;(4)與金管局備有「最後貸款人」的緊急安排,提供流動性給結算所以避免出現系統性風險;和(5)賦予證監會一系列廣泛的法定權力,以減慢市場泡沫的形成、保障客戶的資產、對券商進行風險管理,和在極端情況下維持市場的秩序。

此外,由於不少市民的資金都交由基金公司管理,因此證監會亦須監督其認可基金的資金流動情況,包括不尋常或意外的事件,例如投資者大規模贖回基金、暫停交易及流動性問題。證監會因應本地和國際市場的波動情況,確保基金按公平有序、以投資者的最佳利益為依歸的方式進行管理。

科技應用的挑戰和網絡安全

不管銀行業、證券業,還是保險業,都同樣面對着創新科技帶來的挑戰。隨着科技的發展,網絡安全在香港以及全球的金融業愈趨重要。銀行業方面,業界正分階段執行金管局在2016年推出的「網絡防衞計劃」的相關措施,銀行的整體防衞能力令人滿意。證券業方面,證監會不時檢視持牌法團在網絡保安方面的合規情況和抵禦能力,並提醒業界注意當中的漏洞,改善其監控措施以抵禦網絡攻擊。保險業方面,為了加強保險業在網絡安全方面的抵禦能力,保監局正草擬業界指引,將於今年年底推出。

監管聯動 堵塞漏洞

隨着科技創新及交易模式的不斷轉變,跨界別的金融活動與日俱增,為免被人「鑽空子」或進行「監管套戥」,我們已建立「聯動式」的機制以對市場進行更全面監察。首先,由我作為財政司司長親自主持的「金融監管機構議會」(Council of Financial Regulators),成員包括金管局、證監會、保監局、積金局,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的代表,目標是加強各監管機構之間的合作和協調,就金融體系的規管和監督(特別是可能具跨界別影響的事情)作出統籌,減少機構間的工作重疊及避免出現「監管真空帶」。另外,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主持的「金融市場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Committee),同樣集合幾個金融監管機構的代表,密切監察本港金融體系運作情況,並定期向我匯報。

總結

總的來說,特區政府要做好金融市場的「促進者」和「監管者」兩個角色,在兩者工作之間取得平衡。不至管得太嚴,令市場將失去活力;又不能管得太鬆,否則將埋下危機的伏線,發展便沒有持續力。我們一方面要讓市場有積極發展的空間,同時亦須設置與市場變化相應的監管框架,管控好系統性風險,並適當保障投資者的權益。

近年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日趨緊密,為香港的金融服務業和整體經濟帶來龐大的機遇。這也是國家持續改革開放、人民幣邁向國際化的需要,香港是這過程中的「防火牆」和「試驗田」,擔當獨特而重要的角色。確保香港金融安全不單對香港的經濟和社會非常重要,同時也是守住國家金融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