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友人傳來信息提及德國著名教育學家福祿貝爾曾經提及教育之道在於「愛與榜樣而已」。聽到這句話確實認同,作為父母對子女來説「愛與榜樣」就是最重要不過之道。可是「愛」,是如何地愛?「榜樣」又是怎樣的「榜樣」?筆者腦海頓時想到《聖經》的教導及耶穌基督的榜樣。《聖經》有一篇著名章節,人稱為愛篇,就在此分享一些,彼此互勉。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聖經》〈哥林多前書〉13章4-8上)
短短幾節的經文,卻有深度。無論在親子教育、夫妻相處、朋輩關係等都值得深思,並有啓發。筆者是次則透過以下幾點分享之。
恆久忍耐 又有恩慈
忍耐的意思就是耐心地等待;恩慈就是憐憫和慈愛。
作為父母,自子女出生就已不斷經歷及體驗「忍耐」。為着照顧幼小嬰孩經常忍着不睡,餓着不吃。相信這些都是父母嘗盡的滋味。隨着孩子的成長,父母的忍耐與恩慈之心只會有增無減,遇上孩子的學業及品德,也需一一悉心教導,在忍耐與寬恕之中不斷交織出愛的關係。
不嫉妒
嫉妒簡單而言就是妒忌,如果父母要讓子女不存在妒忌之心,他們必須先不把子女與別的比較,亦要不斷透過表達,去肯定對子女的愛。
年幼的孩子,最容易就是在兄弟姊妹之間作出比較,並產生妒忌心,因此父母或照顧孩子的成人,必須經常留意切忌把孩子與兄姊姊妹、親朋戚友作出比較,因為這是沒有意義的,只會傷了他們的心。我們要相信每個人也有專長,而每個人的專長也不同,我們要做的是發掘他們的優點。我們不把孩子作比較,自然也可減少他們自發與別人比較的機會,隨之在成長的過程中再學習接受自己的不足與發展肯定自己的自信。
不自誇 不張狂
猶記得早前參加一個講座,講員提及幼稚園學生很愛「誇大」事情或作出不正確的描述,講員提到這些情況都是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作為父母,遇有這些事情,我們無需識破孩子的大話。當父母遇有不明孩子的描述,只需作出提問,然後輕輕地就着話題加以與孩子討論,讓孩子感到父母是對他所言信任不疑,但需要了解。誇大並不是代表孩子變壞了,只要父母耐心傾聽,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孩子漸漸就會走過這一個階段。當孩子經驗得愈多的接納和信任,他們就愈能減少自誇的情況。
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處
隨着孩子漸漸成長,父母需讓孩子懂得選擇做光明正大的事,不應為一己的慾望而強求想要的事物。
孩子要為人光明正大,從小的誠信就很重要。父母需要在家中以身作則,讓孩子體會履行承諾的重要。父母的身教亦十分關鍵,當人只為求個人的利益和一己的私慾,人就很容易犯上錯失而不自知。因此正如上文提及的「忍耐」,父母在照顧孩子時付出了不少的忍耐,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就會體會父母為他們所付出的,孩子漸漸受父母影響而學會了忍耐。這份忍耐將可幫助他們不從個人慾望中闖入不必要的誤區。
不輕易發怒 不計算人的惡
要教導子女不輕易發怒,這實在是對父母的一大挑戰。為何?因為父母在家中必須恆久持續作出好榜樣,否則子女將不能從父母身上體會情緒的控制。
管理情緒不僅對父母重要,對整個家庭健康也很重要。若父母的情緒控制得不合宜,孩子很容易就會產生恐懼與困惑。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活在壓力與困乏之中,對人失去信任,走向負面情緒,亦很可能着眼於計算別人的不是。
透過上文只略述數項,還有的未說,經文的最後以「愛是永不止息」而作結。盼望我們眾人也常存着愛在人間的信念,活好每一天,父母把信心、盼望與愛帶給每一個可愛、活潑的孩子。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