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表〉禍事之後一年,唐憲宗死穆宗長慶繼位(西元821年),韓愈「竄逐三年」,終於再次獲得重用。長慶二年(西元822年)以兵部侍郎官銜,單人匹馬「勇奪三軍之帥」,平定鎮州兵馬吏王庭湊之兵叛意圖。長慶四年(西元824年),穆宗死,敬宗隨即繼位;有謂十二郎韓老成之子韓湘子,時年31歲,中進士及第。翌年12月,韓愈亦卒,年57。他的女婿兼門生李漢在記敘韓愈之死時,只說:「長慶四年,先生歿。」但並沒有說出死因。
由於當時流行吃丹煉散,同代之白居易(西元772-846年)在懷念好友元稹〈懷舊〉詩中有說:「退之服硫磺,一病迄不癒。微之(元稹)煉秋石,未老身溘然。杜子(杜元穎)得丹訣,終日斷腥羶。崔君(崔玄亮)誇藥力,終冬不衣棉。或疫或暴夭,悉不過中年。唯餘不服食,老命反遲延。」(不過,宋洪興雅在其所著《韓文公年譜‧元和十年》,附錄〈增考〉中,引方崧卿的話,力言白居易詩中的「退之」,是衛中立──而非韓愈。)而五代翰林學士陶穀(西元903~970)在所著《清異錄》中則說:「昌黎公逾晚年頗親脂粉,故事服食;用硫磺末攪粥飯,啖雞男(雄雞)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靈庫。公間日進一隻焉。始亦見功,終致絕命。」南宋胡仔編著、《漁隱叢話》:「韓退之既知其害,而晚年服硫磺而死。」
難以置信的死因
韓愈死因由是成謎,歷代時有爭議。謂韓愈信服丹煉仙者,起碼可從其撰寫〈祭鱷魚文〉後回朝,為太學博士李君于寫墓誌詺,曾提及一種煉丹方法:「其法以鉛滿一鼎,······。」同篇又提到友人孟簡給他「秘藥一器」(〈李於君墓誌〉)。他在〈寄隨州周員外〉一詩更說到:「金丹別後知傳得,乞取刀圭治病身。」──此皆可見其概。
衛道者則謂,從他上〈諫表〉獲罪之前的〈謝自然詩〉來看,韓愈根本不信服丹煉仙。謝自然(西元?-794年)唐代女道士,四川南充人,相傳於唐德宗貞元七年(西元794年)十一月十二日白晝,在飛仙石上飛升得道(見《太平廣記‧謝自然》)。節度使韋皋奏聞於朝,又撰《東極真人傳》一卷述其事跡;郡刺史李堅又同以表聞,德宗賜詔褒諭:「所部之中,靈仙表異。立風益振,至道彌長。」韓愈就寫了一首〈謝自然詩〉,說這種神仙飛升說法,是無知之至,說寒女謝自然「童騃無所識,但聞有神仙」,他感慨繫之的說:「人生處萬頃,知識最為賢。奈何不自信,反欲從物遷。······來信猶可誡,餘言空虛文。······噫乎彼寒女,永托異物群,感傷遂成詩,昧者宜書紳。」(《昌黎先生集‧卷一》)
太學博士李君于,死於唐穆宗長慶三年(西元823年)正月,得年48。剛得赦罪回朝的韓愈為他寫墓誌銘(〈故太學博士李君墓誌銘〉,見《昌黎先生集》),記敘李君于「遇方士柳泌,受藥法,服之往往下血,比四年,病益急,乃死。」由是,他感慨繫之譴責服食丹散之愚笨:「餘不知服食(丹散)自何世起,殺人不可計,而世慕尚元益至,此其或惑也!在文書所記及耳聞相傳者不說,今直取目見親與之邃而以藥敗者之七公,以為世誡:工部尚書歸登、······,此其人皆有名位,世所其識。······,此可以為誡者也!蘄(祈)不死,乃速得死,謂之智,可不可也?·····鳴呼!可哀也已!可哀也已!」
翌年,韓愈亦逝,從這詩義理來看,說他明知故犯,服食硫磺致死,也委實令人難以置信。韓愈死後21年,唐武宗會昌五年(西元845年)「秋七月,詔天下佛寺僧尼並勒歸俗」,史稱會昌之難、或會昌滅法。不過,第二年(西元846年)5月,新登基的唐宣宗就「詔上京增置八寺,復僧尼」,佛教又再鼎盛。廣東潮州韓山韓愈祠有祠聯曰:
佛骨謫來 嶺海因而生色
鱷魚徙去 江湖自此澄清
韓愈用字 情文並茂
韓愈主張為文要言之有物,以儒家之道德為發揮平台,句法駢散交錯,並且務去陳言(韓愈〈答李翊書〉),牽頭一振溺困於駢四驪六,務求對偶語句之六朝文風,為唐宋八大(古文)家之首(餘為:唐之柳宗元;宋之曾鞏、王安石、歐陽修、蘇洵、蘇軾和蘇轍)。故蘇東坡在他撰墓誌詺時,譽他文起八代之衰(八代: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
韓愈散文金句甚多,如:
- 師者,所以傳道(儒家之道)、授業、解惑者也。(〈師說〉)
- (學)業精於勤荒於嬉(懶散好玩),行(動)成於思(計劃好)毀於隨(隨便兒嬉)。(〈進學解〉)
-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行逕得當)之謂義,由是而之焉(由著仁義去做)之謂道,足乎己(自己憑藉良心做事)非待於外(不是受到外間影響才有以為之)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仁、義名目有一定注釋),道與德為虛位(道、德評騭浮泛不居)。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原道〉)
- 今夫平居裏巷相慕帨,酒食遊戲相徵逐,詡詡強笑語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目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真若可信。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反眼若不相識,落陷井,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成語:落井下石),皆是也。(柳子厚(宗元)墓誌銘)
韓愈的詩,也是情文並茂的。如元貞二十一年(西元805),他得赦北返,寫下感人、借景思鄉的五言絕詩〈宿龍宮灘〉:
浩浩復湯湯(蕩蕩),灘聲抑更揚。奔流疑激電,驚浪似浮霜。夢覺燈生暈,宵殘雨送涼。如何連曉語,一半是思鄉。
在唐代詩人中,韓愈與廣東關係最密切,他自小隨兄長韓會為官徙韶州(今廣東韻關),又因諫迎佛骨貶為(廣東)潮州刺史。他在貶官到廣東潮州時(西元819年),曾在長詩〈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之六〉,後段有詩句提及屯門:「屯門雲雖高,亦映波濤沒。」有謂此屯門即香港屯門。香港屯門,在唐朝之前、南朝劉宋年間(西元420-470),高僧杯渡禪師,即曾到過香港屯門青山。
2019年5月上旬,北京故宮博物院清代乾隆朝文物,又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博物館展出;同樣,克里姆林宮文物,亦將於今年8月,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文物外交,似已成外交潮流新趨勢。
從兩篇祭姪文談唐朝顏真卿韓愈之二
本系列文章: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