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與「釁」

文字學有助我們了解繁難字之形構,亦有助我們研讀古籍。

本專欄上一期談到「

」字(音鞠,小篆作
 ),今期專欄所要談的兩個字──「爨」與「釁」,即皆从「
」。

「爨」與「釁」之解說

記得筆者中學四年級時讀明代散文家歸有光的名作〈項脊軒志〉,文章中談到「諸父異爨」(叔伯分家各自燒飯,「爨」音寸),「爨」字29畫,難記難寫。但如果了解「爨」字的構造,便易記易寫得多。「爨」,小篆作

,《說文解字》:「
,齊謂炊爨。
象持甑,冂爲竈口,廾推林內火。」那就是說,山東齊地叫燒火煮飯為爨。
象雙手持握著甑(蒸食炊器,其底有孔),冂表示竈門的口, 表示雙手將木柴推進竈口,將火引進竈內。明白了「爨」字的結構,不但有助我們認識「爨」的字義,那密麻麻的29畫,便再也難不倒我們,不會覺得「爨」字難記難寫了。

至於「釁」字,見於晉李密〈陳情表〉「險釁」一詞。數年前,筆者講授李密〈陳情表〉,觀書於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閱書逾百,惟遍觀各書注釋,有終不愜意者,遂另為札記,以授諸生。「險釁」即為甚難處理的一個詞,〈陳情表〉開首曰:「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李善《文選》注云:「賈逵《國語.注》曰:『釁,兆也。』」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云:「險釁,險難和禍患,這裏指命運不好。」林克辛《魏晉南北朝抒情散文賞析》曰:「險釁:惡兆,厄運,即命運不好。」《新譯昭明文選》云:「險釁,指命運坎坷險惡。險,坎坷。釁,禍兆。」香港中文大學古典精華編輯委員會所編之《中國文學古典精華》曰:「災難禍患。此指命運坎坷。」

各書注釋,不盡相同,且多未能道出其解釋之根據,似不如以文字學釋之為確切。《說文》:「險:阻,難也。从 ,僉聲。」清王筠《說文解字句讀》曰:「險、阻,一事而兩名,難則其義也。險言其體之峻絕,阻言用之隔閡。」險从 , 為山,險則言險峻與阻隔,皆艱難之意。又《說文》:「(釁),血祭也。象祭竈也。从爨省;从酉,酉、所以祭也;从分,分亦聲。」由此可見,「釁」之本義為血祭,謂殺生取血塗物以祭。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於「釁,血祭也」下曰:「《周禮.大祝》注云:『隋釁,謂薦血也。』凡血祭曰釁,《孟子.梁惠王》趙注曰:『新鑄鐘,殺牲以血塗其釁郤,因以祭之曰釁。』《漢書.高帝紀》:『釁鼓』,應劭曰:『釁,祭也,殺牲以血塗鼓釁呼爲釁,呼同罅。』按凡言釁廟、釁鐘、釁鼓、釁寶鎭寶器、釁龜策、釁宗廟名器,皆同以血塗之,因薦而祭之也。凡坼罅謂之釁,《方言》作璺,音問,以血血其坼罅亦曰釁。 」

「釁」字象以血祭竈。段注於《說文》說解「象祭竈也。从爨省」下曰:「祭竈,亦血塗之,故從爨省,爨者,竈也。」又於「从酉」下曰:「酉者,酒之省。」又於「从分」下曰:「取血布散之意。」如此分析,則「險」、「釁」二字之形體結構甚明。

釁為血祭,即殺牲並將其血塗於竈或新製器物之縫隙。引申為縫隙,為仇隙,為爭端,為禍難,為厄運,為禍兆。〈陳情表〉「險釁」之「釁」,當訓厄運。李善《文選》注及各書訓為禍兆,則引申太過。「險釁」當言李密命運之坎坷艱難。

由此可見,文字學有助我們了解繁難字之形構,亦有助我們研讀古籍。

原刊於《明報月刊》,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單周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