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究已成為當代顯學,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中文出版迅速走向國際學術之林,相信現時仍非普世的共識。要成就全球化的中文出版事業,有兩個先決條件:首先,是中文必須成為公認的國際語言,至少是世界上具普遍性的語言之一;其次,是中文出版必須達到國際出版高水平,無論是書刊的內容抑或是印製的技術。
香港印刷術居世界先進位置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所以中文是最多人使用的語文;海外華人遍布全球,因此中文也普遍流傳於世界上每個角落。現時外國人學習中文的情況漸見熱烈,中文繼英語之後成為國際語言只是時間問題,相信指日可待,但需要做大量準備和加倍努力。這個千載一遇的機會不容錯過,配合得好自然水到渠成。
以出版事業而論,在英語獨大的局勢下,中文書刊已有可觀的增長,匯成東方文化的主流。自古以來,中國文化對東亞地區的影響是十分深厚的,日文、韓文以至東南亞一些國家如越南的語文,均與漢文、漢字有直接間接的關係,昔日的「漢字文化圈」當前正加速其文化交流與互動。新東亞時代的來臨,雖不免受到政治、外交或軍事方面的干擾,浩浩蕩蕩的潮流是阻擋不住的,因此東西方文明兼容互濟、中英兩種語文並駕齊驅的人類進程已然降臨。
香港與美國、德國、日本並稱四大印刷中心,本地市民大多不知此事;時至今日,香港在印刷技術方面仍居世界先進位置,但要保持這種優勢,不能掉以輕心。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亞洲的大都會,香港現時有700萬人,雖不算少,其實也不算多。論人口,亦不能與台灣二千數百萬人相提並論,我們於兩岸四地的出版界能佔一重要席位,算是相當理想的了。
必須指出,香港是一個開放社會,中國內地和台灣出版的書,不論是簡體字書抑或繁體字書,都可以在香港自由發售,任君選擇;香港又是一個重視英文的社會,我們比較容易接觸歐美出版的英文書刊,還有日文、韓文等外文著作,大學圖書館裏也有收藏。換言之,出版資訊和知識流通,我們的學術界有因利乘便的條件,端的是大家是否重視而已。
本着這樣的信念,在中國研究範疇內的課題,包括歷史、地理、社會、經濟、文化、藝術、通識、時論,以至中外關係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應是我們關心的對象,並且不能把視野只局限於中國,要全面而客觀地認識中國文化和當前狀況,必須抱持為全人類社會進程謀福祉的胸襟。以有限的資源和力量,自難臻於這樣崇高的境界,雖不能至,而心嚮往之。尤望從事中國研究的專家學者堅毅奮進,使中文學術著作可以發揚更大的作用和貢獻。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