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下稱科大)今日(19日)宣布,未來三年投入5000萬港元,推動「可持續發展智慧校園」計劃,其概念是把校園化身為「活生生的實驗室」(living laboratory),透過資助在校園內實踐創新意念,寓教於學,鼓勵教職員、學生和校友以智能環保的方式,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大數據分析 靈活安排午飯等巴士
科大今日公布首輪選出的9個項目,包括運用面部識別技術提升圖書館用戶體驗、通過視覺藝術裝置促進正向及健康行為,以及利用實時人流監測的大數據平台,以更有效的方式作出多方面的規劃。如通過無線網絡(Wi-Fi)統計連接用戶數目,以及巴士站的閉路電視畫面,分析餐廳用餐人數、巴士站等車人數等公共數據,讓學生能夠靈活地安排用餐和離校時間,從而節省學生所花費的精力和時間。
科大校長史維教授在致辭時表示,科大一直致力發展可持續的智慧校園,希望藉此協助社會走向更環保、更宜居及更以人為本的未來。科大希望透過有關計劃,為嶄新的意念和解決方案提供試點,這些方案不一定是尖端科技,也毋須在首次嘗試就成,但透過將校園變成活生生的實驗室,希望能灌輸一種從失敗中學習和自發改變的文化,同時將這種文化擴展到整個社會。
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屈華民教授也指出,科大校園內有逾2000個Wi-Fi熱點,收集的數據就像脈搏一樣,可以進行實時分析、數據挖掘、以直觀的圖表呈現。藉着人工智能的幫助,可以更好地服務學生,這在從前是無法做到的。
數據不經第三方處理 保同學私隱
至於有人擔心面部識別技術會洩露個人資料,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陳启峰博士表示,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的例子,包括進入圖書館不必拍卡,但使用者必須經過拍照登記的程序,一經登記,可隨時改變面部識別應用範圍,甚至可以完全停止使用。所有數據只保存於科大校園,沒有第三方公司提供服務,從而更好地保障使用者的私隱。
科大極智慧城市中心主任羅康錦教授指出,自可持續發展智慧校園計劃成立以來,許多產業夥伴和政府機構都與科大探討合作的機會。他希望未來三年可以產生30至40個項目,並希望由學生的想法結合教授的研究,達至雙贏。
談及國務院近日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史維校長表示,科大在廣州興建新校區,是因應大灣區發展態勢所作的決定。目前計劃先開辦10個研究生課程,與大灣區內的企業合作進行創新。他強調,香港與內地合作互動,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十分重要,因此科大支持新的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