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願大家豬年康寧裕逸!這是我的一位老師送給我的,覺得可以送給每一位讀者。
前數周專門嘗試有系統地介紹教育大環境的變化,本來打算轉入教育本身的討論。可是在新春裏看到不少幼年朋友,觸發起一些觀察,與做父母的、做祖父母的讀者分享。首先聲明,筆者不是專門研究玩具的,還請讀者中的專門人士指正。下面牽涉到的玩具,由於商業原因,概不點名。
今年是豬年,因此豬的玩具大行其道。幼兒讀物,素來有豬家庭的繪本故事,可以說是筆者見過的最為健康的幼童故事書。說健康,是因為裏面的故事,都是家庭中常見的軼事。比如說,豬弟弟在游泳池第一次下水,兩臂帶上浮泡,還是不敢下水;豬爸爸要他先用一隻腳試水;姊姊在旁邊笑他;在豬媽媽鼓勵下,一下跳進了水……幼兒看了,很親切,容易代入。要是家長懂得,還可以從看圖,逐漸進入指讀,也是認字的正途。
有紙本、有卡通,自然有DVD,也有網上版。原版英文,也有多種語言,包括粵語與普通話版。傳聞在內地的讀者與觀眾,超過10億。這套書裏面的豬形象,線條簡單,造型可愛。難怪他們的毛公仔玩具,一直很暢銷。今年的年宵市場,更是到處可見。一定還有許多筆者不知道的、其他運用這些可愛豬形象的玩具。也是一筆大生意、一個大企業。
另外一套近年興起的,是一個小狗拯救隊,各自具備不同的專門工業技能,到處出動,幫助別人解決難題,例如輪船擱淺、風暴前搶收……來源是一套電視卡通片,逐漸發展出圖書、DVD、形象玩具……也是不錯的玩具系列。所以說不錯,是因為每一個故事,都是助人解難的故事(雖然有時也要對付那位不肖的市長)。
上面舉了兩個例子,說不錯,是因為另外一些玩具王國,都是由具有超級能力的英雄霸佔了。左一個「俠」、右一個「俠」。這些「俠」,大都源自電影,有些也許本來是數十年前的電影,近年的新版本,都連帶出現卡通連環片集、繪畫本、DVD、砌圖,不一而足,但也配上種種讓兒童可以穿扮的服裝、面具、道具。也是全球性的大生意。
與前述的玩具不一樣:一、都是人物,而且都是表面看來的普通人;二、都有超級的特異功能;三、都是解救人類的大英雄;四、偶爾合作之外,都是「獨行俠」,又或者是小隊獨行;五、與他們對立的都是罪該萬死的社會公敵;六、這些社會公敵的罪行,不必花太多筆墨,反正他們是專幹壞事的壞蛋;七、他們行動的成功,都是由於不滿而不顧政府與法律,而且往往令政府與法律汗顏;八、他們高於一切的任務,就是消滅社會公敵,或者說他們生下來就是為了打擊社會公敵;九、他們與敵人之間,是說絕對的、勢不兩立的、你死我活的關係;十、這些英雄,甚少有關愛的故事(與情人例外)……容筆者觀察不夠深入,看到的各種異能俠客,大概如此。
你死我活 不問情由
以上種種,不禁令老一代的想起戰後早期的荷里活西部牛仔片。作為主角的牛仔,大多數是獨行的、槍法高超的英雄;他們的敵人,是橫行無忌的匪幫,是當地警察與法律莫之奈何的不法之徒,又或者是潛裝為警長的壞人;他們「行善」的結局,往往不是繩之於法,而是在決鬥中以槍法的準繩擊斃對方。沒有以德服人的空間,贏的只是高超的技術。
題外的話,以上的特點,也可以說是特朗普的特點。月前讀到賓州大學商學院院長對中美矛盾的分析,有些分析似乎也說中了特朗普的一些行事特點。其中一點,是對於中國的經濟崛起,並沒有太多的在意,但是對於中國的科技領先,就無法容忍。一直以來,英、美的文化,對於技術性的東西,看得很重(本欄曾經論述),因此難以接受中國在科技領先的事實(英國Economist雜誌上月在中國登陸月背之後,有一篇Red Moon Rising有這方面相當詳盡的報道與分析)。另外一點,是特朗普沒有雙贏的概念與目標。我贏,就要你輸。事實上,特朗普有點把「你輸」當成「我贏」,因此可以不擇手段消滅對方。這,與西部牛仔的形象,是非常一致的。
特朗普還有一個特點,是不必詳細講究為什麼對方是敵人,伊朗、北韓、委內瑞拉、現在的中國,都是如此。以往美國曾經定出3個國家為「邪惡軸心」,很多人都不明白。西方許多國家礙於盟國身份,也往往只有順從。
上述這些特點,都表現在上述的「英雄」的玩具之中,而且非常透切。只要打開一本介紹這些「英雄」人物的兒童書籍,又或者是電視卡通片集的開頭,就會看到那些社會公敵的介紹,往往只有一個罪惡的形象,或者名稱,而不必說明這些敵人有什麼罪行。反正,英雄們生下來就是為了打敗這些敵人。我們的孩子,也就生活在這種心理形態之中,「我就是要打倒敵人」,不問情由,不必追究那是怎樣的敵人,是幹了什麼壞事的壞蛋。
穿上了那些「英雄」的道具服裝,就覺得自己也是英雄了,而自己的「使命」,就是尋找敵人、打擊敵人。就是鬥、鬥、鬥!誓不兩立,你死我活……靠自己單槍匹馬,靠自己高超的異能,目的只有一個──要打倒假想的敵人。孩子們心目中,穿上了「英雄」的服裝,就真的自己就有特殊的能力了。他們就代入了漫畫中的異能英雄。他們想像自己的行動,就是鬥爭!鬥爭!鬥爭!就是要把對方置於死地。
請想一想,我們的孩子,一有空間(或者主動爭取時間)就想扮演這些超能英雄,這很可能就成了他們學校安排的功課之外,唯一的「經歷」。也是他們主要的「學習」。不覺得可怕嗎?但是,這些書籍、漫畫、視頻、道具,已經充斥玩具市場,不由分說地進入孩子的心靈,悄悄地進入你的家庭。不覺得可怕嗎?有時候,孩子之間的對話,大人聽不懂,其實都是這些「英雄故事」的劇情。有些家長,帶點無奈地說:「我看人家的孩子都是這樣的。也許孩子就是這樣長大的?」真的如此嗎?如此下去,難免不會產生特朗普式的下一代。
更可怕的是,現代「積木」(無以名之),原來是可以由孩子隨意砌弄的創意性玩具。現在都與那些「英雄」玩具合流。也就是說,這些「積木」,也墮進了這些流行「英雄」的框架,孩子玩起來,也只不過是這些「英雄」與「壞蛋」鬥爭故事的重演。其實,這種「積木」,多年前就已經追求複雜的原型堆砌,就像是立體的砌圖,旨在訓練特定的解題能力(problem solving),而放棄了創意的「初心」。
沉迷模仿 消磨創意
由於玩具的單主題、多媒體大包圍,兒童尤其是幼童,已經經常被各類的熒光幕包圍。本欄曾經提醒,尤其是幼兒,整天對着平板熒光幕,壞處挺多──失去了人際交往這個學習最重要途徑;眼球只作有限度的滾動;以畫面符號代替客觀現實等等──現在再在內容上趨向單一化,害處是雙重的、三重的。現在還有把熒光幕縮小到腕錶上的,使孩子看到的視像分析度,比小方格裏面的漢字還要細微。這不是害孩子是什麼?
這裏沒有用陰謀論的角度來看這些流行的玩具,否則很容易把這些玩具的流行,看成是某些西方文化的滲透入侵。原因是這些玩具,在發源與出產的國家,同樣大行其道,一樣在荼毒他們本國的孩子。但是,玩具的生產,已經幾乎完全給商業行為左右,一些很有教育創意、根據學習原理設計的玩具,在市場上難以躋身。為了孩子着想,只有把防線退守到家長身上,好自為之,不要讓孩子泥足深陷。
難免想起:中國近年重視創新創意,到內地幼兒機構看看,大批的兒童圖書,都是翻譯之作;本國的作品不是沒有,但是沒有一個流行的兒童漫畫形象,那是十分奇怪的。香港的兒童文學、兒童玩具,是否可以超越本地,着眼所有華人社會,創出一番新天地?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