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星星化的基金

大多數投資者都很難找到真正沒有偏見,以及完全客觀的投資建議,因為「理財專家」只會一直推銷那些能夠賺取高佣金的投資理財產品。由於有着矛盾的經濟誘因,不少銷售人員有意無意間會把對客戶最有利的投資產品與佣金最高的投資產品搞得混亂……
投資者都知道,基金的過去的表現,不反映未來表現,不過,投資者不一定知道原因;除了因為 mean reversion(基金經理「勇些不等於勁些」),也是因為有些基金公司用了種種不同的掩眼法,去掩蓋表現欠佳的基金。
 

基金公司隱惡揚善

 
最極端的方法是,把那些表現差劣的基金直接排除,不讓投資者發現;或者是利用其他更微妙的操作手法,讓投資者不會注意得到;也有些大型基金會把手上的不同的基金組合起來,他們會把表現最好的基金挑出來放在最前面,表現欠佳的就放在後面等方法,務求隱惡揚善。
 
也有其他例子,如果一個基金在過去5年擁有投資良好表現的紀錄,過去10年的投資表現紀錄則看起來普普通通,只有其中5年表現較好,那麼基金公司就會大力宣傳那5年的優異表現,並把那些10年看起來普普通通的表現,以很少或不被投資者注意的方式隱藏起來,這種選擇性的呈現讓一些投資態度不太謹慎的投資者,出現一種不現實的錯覺,就是他們好像都很厲害似的。
 
另外,大多數投資者都很難找到真正沒有偏見,以及完全客觀的投資建議,因為「理財專家」只會一直推銷那些能夠賺取高佣金的投資理財產品。由於有着矛盾的經濟誘因,不少銷售人員有意無意間會把對客戶最有利的投資產品與佣金最高的投資產品搞得混亂。
 

基金評級火上加油

 
那麼獨立的評級機構是否一個答案?1985年芝加哥出現一間獨立基金研究機構——晨星(Morningstar),並推出著名的「晨星星等評級」(Morningstar Rating),根據風險和成本調整後的報酬率制定,以5星作為基金量化評等制度,當中以1星評分最低,5星評分最高。可是,這種受到市場高度吹捧的評分制度,反而加強投資者一種僥倖的觀念態度,即是完全仰賴數據、完全信任歷史績效的基金評估。
 
事實上,它對投資者去辨識真正的基金管理人是沒有幫助的,但當時被晨星評為4星與5星的基金卻的確吸引很多金錢湧入投資。不過,這一堆星星化的評級制度,由於本質是 chase the last winners,往往為已經見頂的股票市場帶來火上加油的影響。
 
事實上,愈來愈多投資者意識到這些問題;而隨着被動基金的興起,Morningstar 的業績也大受影響,由2005年至2007年每年收入增長30%至40%,到最近的2012年至2014年,跌到每年只有單位數字的增幅,股價遠遠跑輸大市,雖然 PE 仍然高企於44倍,前景卻不容樂觀。
 

黃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