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研發中心在香港的發展

香港大學於2003年創辦「中藥全球化聯盟」(CGCM)旨在通過世界的學術、企業和管理機構的共同努力,促進中藥全球化和現代化。

2018年11月10日,福建中醫藥大學60周年校慶舉辦了「福建中西醫結合研究院學術年會」。此研究院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陳可冀院士在2005年成立,該院突出中西醫結合防治疾病的優勢,逐漸摸索和凝煉出包括心血管疾病、老年性骨病、消化道腫瘤、代謝綜合症等在內的中西醫結合學科研究方向。

筆者在「中西醫並重」系列文章中建議用5億元專項基金成立中醫藥研發中心,先看香港現在的狀況:

香港大學於2003年創辦中藥全球化聯盟(CGCM)旨在通過世界的學術、企業和管理機構的共同努力,促進中藥全球化和現代化。筆者2017年年會上分析了基於本港6間大學在外國發表的287篇中醫藥學術研究論文。前5名研究的病因為情緒、癌變、代謝、感染及免疫,前5名身體系統是神經、腸胃、心血管、生殖及肌肉骨骼。在單味中藥125篇論文中,排名前列的是黃芪、枸杞、丹參、黃連、銀杏、三七。在複方33篇論文中,前列為二仙湯、黃連解毒湯、開心散、玉女煎。

研究獲國際認同

港大蘇國輝院士,廣州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中國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雜誌總編輯、美國發明家學會院士、DABI(Dana Alliance for Brain Initiatives)會員,他共發表430多篇SCI論文;擁有專利25項,有關枸杞子研究26篇文章。現任中寧縣人民政府中寧枸杞產業首席專家。

科大葉玉如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中國自然科學十大科學明星,評估中藥產品的功效,調查基本機制,確定具有治療潛力的有效分子用於新藥開發,發表260篇論文,擁有44項專利。

港大支志明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獲英國皇家化學學會百周年獎,發表論文880篇,H指數高達97。他開發了一系列可應用於藥物合成的催化劑,認為傳統中醫藥具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或可應用在癌症治療上。

臨床研究被國際認同

港大勞力行教授,參與20餘項由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提供研究經費的研究項目。發表SCI論文200餘篇,包括在《美國骨關節炎及軟骨雜誌》(中藥複方活絡效靈丹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研究)。

港大張樟進教授獲得美國斯坦利醫學研究基金資助,論文發表在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上,首次證明了加味逍遙散作為輔助和單獨治療,在改善單相和雙相抑鬱症狀上的臨床療效。另有論文被美國《內科醫學年鑑》制訂的非藥物治療抑鬱症指南所引用。發表SCI論文110篇,h-index值為30.5。

浸大呂愛平教授,明確了類風濕關節炎(RA)中醫寒證和熱證的分子生物學基礎,構建了第一張RA寒熱證候分子網絡圖,找到來氟米特與川芎嗪組合的治療方案,開創了基於疾病中醫證候分類的精準醫學研究。SCI論文近200篇,獲PCT和國家發明專利60餘項。

中大胡志遠教授與浸大卞兆祥教授團隊合作,由美國NIH資助研究中藥複方治療腸易激綜合症,並獲得中國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的新藥臨床試驗證書。浸大卞兆祥教授是發表於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中藥複方臨床隨機對照試驗報告規範2017:CONSORT聲明的擴展、說明與詳述》主要起草者。

重大疾病負擔之探討

中大梁秉中教授有10篇關於糖尿病腳潰瘍主要是黃芪和生地臨床前的研究,在「六味地黃丸」簡化複方非隨機對照臨床試驗中顯示可避免潰瘍患者80%的截肢。

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會由傅德蔭(FTI)基金會資助、筆者主持的糖尿病腎病研究,開創(辨證論治)個體化治療,逆轉糖尿病蛋白尿及改善腎功能。現已在港大由鄧智偉教授領導進行中西結合治療方案的深入研究。

理大黃文秀教授的貢獻

  1. 採用臨床前實驗平台,成功驗證了多種補腎中藥(如淫羊藿、骨碎補等)的骨保護功效;
  2. 科學闡明中藥來源黃酮類及多酚類植物雌激素獨特的組織選擇性作用及機制,為評估中藥治療更年期綜合症的風險和益處提供科學依據;
  3. 發現了女貞子可以調節鈣平衡和維生素D代謝,提示其可用於改善骨鈣流失及預防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4. 評價了中藥複方當歸補血湯和二仙湯的療效及安全性。

中醫藥研發中心在香港可發揮上列的優勢,有效率地把中醫藥產業化及國際化。

中西醫並重之二

本系列文章:

西醫學習中醫之成果

黃譚智媛醫生簡介

曾於香港大學從事學術研究,其後加入世界銀行的公共衛生部門工作。曾於醫院管理局、瑪麗醫院及贊育醫院擔任行政總裁,並於1996至2003年間先後出任公開進修學院及公開大學校董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