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書店閒逛,隨緣隨意地取來了一本小書《隨便讀》。小書的作者是香港教育大學副校長、著名社會學家呂大樂教授。
雙手捧着小書,小書竟連包書膠,包書膠為我帶來學生年代的回憶,回憶瞬間襲來,襲來的是一絲感動與好奇,好奇此書將會為我開展一個怎麼樣的閱讀視野與心智天地。
為什麼閱讀?
呂教授認為閱讀並沒有指定動作,閱讀並沒有秘笈,也不需秘笈;閱讀本身就是「隨心所欲」。
我們因心之所欲而閱讀,非常對啊!在大街小巷、公共交通工具上,香港人不是常常以掌上的智能手機為樂嗎?人們喜歡瀏覽不同性質的閱讀內容,八掛娛樂的、溝通聯誼的、輕鬆消閒的、資訊博覽的、影視音樂混合的,總之,閱讀就是隨心所欲,按己心意來個輕輕鬆鬆隨便讀!
閱讀難不難?
書中指出「閱讀作為一個過程,只要有興趣,便會有動力讀下去。但如果沒有興趣的話,則會變為一項事工──要捱過去,相當沈重。」只為讀而讀,沒有其他外在目的,在這種隨心率性的愉悅閱讀中,時光已經不知不覺地流逝了。
何來閱讀興趣?
閱讀興趣不是來自書本,不是來自閱讀推廣人,真正的閱讀興趣必定是來自「有興趣提問問題的讀者」。上文曾提及按己興趣而隨心所欲的閱讀方式,這種閱讀方式以及閱讀習慣確實很不錯。然而,若讀者想進一步優化自身的閱讀素質,呂教授傳授大家一招很實用的「偷懶讀書法」,例如由牛津大學出版社製作的「牛津通識」非常全面,涵蓋數百個題目,是普及知識的導論書籍(小讀本),當中有的以概念、理論為題目,有的以人物為主題,皆有助讀者快速掌握某個題目。

三類閱讀經驗
就閱讀經驗來說,筆者按香港教育現場實況,構想了一個閱讀經驗分類法:
(一)率性的隨意式閱讀
人的本質是會對這世界有好奇心的,並總會希望自己能有所進步,生活能過得充實、愉快、幸福,甚至會渴望擁有成功的人生。而率性的隨意式閱讀,縱然當中沒有壓力與負擔,但也是與心智發展有密切關係。因為閱讀習慣一經建立,閱讀和個人成長,兩者便開始同步發展。即,當人克服了怕讀的心理,並主動去按照個人喜好、興趣和需要來選擇讀本時,不論讀的是什麼性質的閱讀內容,只要是恆常閱讀,便可持續地吸收外界訊息,不斷地豐富自身的生活內容。
(二)認真的功課式閱讀
在各中小學校內,為營造校園的閱讀氣氛,促進閱讀教育的成效,每每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廣泛閱讀計劃。而閱讀紀錄報告更是常見的,各自有其不同的焦點和特色。一般來說,學生可根據自己閱讀興趣自行選書並撰寫閱讀紀錄報告,這屬全自選的,而更多的情況是學生須按照學校建議的好書書目,並從中自選一些,當中有傳統經典閱讀書籍,近代/現代文學經典,現代文學,翻譯作品,科普作品,政治社會文化叢書等,之後完成相關的閱讀紀錄報告,而這則是半自選的。

至於高中的校本評核閱讀,要求較高,包括:
內容:
- 選取適當的材料
- 突出主題
- 脈絡清晰 (避免反覆論述同一重點)
- 引用時不要斷章取義,歪曲作者的意思
- 文章可加題目
文章結構:
- 要有整體謀篇布局的構思
- 要有引言 + 主體 + 結語
- 注意段落、層次的安排
行文: 注意行文流暢、用詞須流暢達意

(三)深刻的探究式閱讀
第三種閱讀經驗是來自深刻的探究式閱讀。它是一種由輕點式閱讀發展至全面式閱讀的閱讀經驗,這經驗絕不能一蹴即就,這經驗宜先由自身的閱讀舒適圈開始,之後再逐步提高和擴大,即嘗試把閱讀的質提高一層(閱讀推介好書/獲獎好書/經典書籍),同時,又把閱讀的量擴大一圈(以做專題研習的態度和學習時間來作資訊搜集和大量閱讀)。
呂教授在書中以吳俊雄《此時此處許冠傑》為例,示範了如何提升閱讀的質。
我們都會認同許冠傑先生是一位傳奇人物,他在音樂、電視、電影文化中不單有過一番作為,而且還屬於領導級人物,所以要了解許冠傑先生,可以簡單地從他(流行文化的人物傳記)過去四十多年的演藝生涯去看,亦可以深度地以社會學角度去看,即提升閱讀層次至香港社會文化研究層面。為何吳俊雄先生有這種能耐?因為作者在字裏行間,多番討論個人與社會的互動,並分析時機與個人努力的關係,讓讀者認識阿Sam的歌影視藝術成就之外,能再進一步深度地了解當代香港社會文化和歷史的發展脈絡。
分享筆者的閱讀經驗
學生時代時的我主要是以半自選式來完成一份又一份的閱讀與寫作任務,而因為當中有自主學習的選擇權,所以我總是滿心歡喜地完成每一次的學習任務。現今,我仍是非常鍾愛閱讀,有時會隨心率性地閱讀,有時則會認真深入地閱讀。
再以我個人的探究式閱讀為例,當我想深入研習有關我國文化是如何繼承和發展時,我會問的問題是:在浩如煙海的書籍群中,究竟哪些是必讀好書?
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影響中國的30本書》正好能回答我這個問題。全書分三部分,根源篇、創變篇和維新篇。根源篇中的選書共11種,另附3種,《尚書》、《周易》、《詩經》、《孫子兵法》、《老子》附《莊子》、《春秋》附《左傳》、《論語》附《孟子》、《孝經》、《韓非子》、《禮記》、《黃帝內經》。創變篇中的選書共9種,《史記》、《論衡》、《太平經》、《壇經》、《唐詩三百首》、《資治通鑒》、《四書集注》、《明夷待訪錄》、《紅樓夢》。維新篇中的選書共10種,《海國圖誌》、《新學偽經考》、《盛世危言》、《天演論》、《建國方略》、《嘗試集》、《阿Q正傳》、《獨秀文存》、《社會學大綱》、《新民主主義論》。
如上33本重要著作對中國歷史進程有深遠影響,能帶領我們回到歷史源頭,認識一代又一代的思想潮流,以及其演變與革新。
回到早前提及的「我國文化是如何繼承和發展?」這問題,它其實是一個課題,是一個研習課題。而深入的探究式閱讀,正是以研習課題為根據,進行大規模的高質量閱讀,以求讓我們藉着重要著作的幫助,可更有效地對中國文化和歷史等大命題,有較準確而完整的了解。
總結:讓閱讀瞬間成為學習的火箭
閱讀,是按讀者自身的不同需要,在不同時空中,進行不同形式的閱讀體驗:隨意式閱讀有時,功課式閱讀有時,探究式閱讀也有時。深信,只要我們願意閱讀,總有所獲益,在此我謹祝君:腹有詩書氣自華!條條大路通羅馬!柳暗花明又一村!齊齊讓寶貴的閱讀經驗成為大家學習與成長的火箭吧!
鳴謝東華三院盧幹庭紀念中學提供學生佳作以作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