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年春入戶,豬歲福盈門。2019年歲次己亥,十二地支之末是亥,其相(生肖)為豕,也就是豬。《三字經》說:「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東漢王充《論衡·十四·物勢篇》:「亥,豕也。」又說:「亥水,其禽豕。」中國北方大草原有利於豢養羊隻,北方鄉落則有利於飼養豬隻,豬羊在我民族生活中,自古至今,關係密不可分。茲際年序應瑞,試談一下豬豕以應吉時之臨。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春秋傳》曰:『亥有二首六身』。……古文亥,亥為豕,與豕同。」古篆文亥字作豬形,亥之與豕,字形相近,傳寫訛誤,訛亥為豕,魯魚亥豕,已非鮮事。《抱朴子·避覽》:「諺云:『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虎。』」《呂氏春秋·慎行篇》:「豕與亥相似。」同書〈察傳〉記載:「(孔子弟子)子夏之(至)晉,過衛,有讀史志者曰:『晉師三豕涉(渡)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近,豕與亥相似。』至于晉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徐琦《清稗類抄》:「豕與豬之分,則豕為家畜,豬為野(山)豬也。」現在則通稱豬而少叫豕。昔農業社會豬羊為財產象徵,故家字從豕,豪為養豬大戶,粵人俗稱豬形錢罌(撲滿)為蓄豬。昔日善男信女向菩薩祈願,常許以金(全)豬還(酬)神,以答謝神恩;淑女出嫁,三朝回門,男家亦饋女家以金豬全隻,肯定新婦處子守宮之貞。
為何亥為豬呢?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引明李長卿《松霞館贅言》說:「亥者,天地混沌之時(亥時為晚上09~11時),如百果含生意于核中,豬則飲食之外無一所知(混沌也),故亥屬。」豬羊既代表財富,長相又圓滑可愛,世人其實喜愛豬隻。清張英等《淵鑑類函》,記載了一個民間俗說:「豬入門,百福臻(民間另有俗語說:「貓來窮(來,自動上門),狗來富。」)我國西南民族,如僳僳、哈尼等,都曾以豬為氏族圖騰。
粵童好謔玩伴為「豬公」,戲言其只懂生豬仔;謂人笨,輒曰「豬頭丙」;俗又戲言「亥時出世(生)」,謂其笨如豬。實則豬是種聰明動物,而亥支出生之人,有成就的人多的是。以己亥年生的古人,舉些例子來說吧,西元699年,大唐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生;西元999年,宋朝包拯生;西元1239年,明末愛國詩人鄭南渭生;西元1719年,清四大奇書《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生。
豬有很多別名,例如,昔善信將豬在寺廟放生,俗就叫長生豬。東漢揚雄《方言》:「豬,北燕、朝鮮之間,謂之豭。關東西或謂之彘,或謂之豕。其子或謂之豚,或謂之貕。吳揚之間,謂之豬子。」
農畜年代,豬仔分得仔細,豚生三月叫豨,豝同「豕婁」,豬母也;大豬叫豜,閹豬叫豶,公豬叫豭,母豬叫「豕婁」。豬多白毛,有一有趣俗諺──白毛豬,歇後語──依稀平常,誰沒有的呀!南朝梁范曄《後漢書·朱浮傳》,有則「遼東豕」故事,喻事無特別,少見多怪而已──「遼東有豕,生子白頭,異而獻之。行至河東,見群豕皆白,慚愧而退。」
豬若干有趣的別名
閱古籍,豬有若干有趣別名,多見諸唐代:
烏鬼:唐杜甫〈戲作俳諧體遣悶二首·之一〉:「異俗吁可怪,斯人難避居。家家養烏鬼,頓頓食黃魚。」(宋佚名〈漫叟詩話〉:「(四)川人嗜此物(豬肉),家家養豬,……每呼豬作『烏鬼』聲,故號豬為烏。」宋馬永卿《懶真子錄》:「峽中人家多事鬼(拜神),家家(另)養一豬,非祭鬼不用,故于豬群中特呼『烏鬼』以別。」(烏龜、鸕鶿亦另名烏鬼)
烏金:唐張鷟《朝野僉載》記載,唐代洪州人養豬致富,稱豬為烏金;此即《禮記·曲禮》所說:「問庶人之富,數之畜以對。」
黑面郎:唐馮贄在《雲仙雜記》裏,引《承平舊纂》說:「黑面郎,謂豬也。」
黑爺:載濤、憚寶惠在《清末貴族生活》裏,說祭禮程序為:「後請牲人(活豬),呼為黑爺。」《滿族欽定滿州祭神祭天典禮》規定:「祭祀之生物用豬,……而豬則必擇其毛純黑無一雜色。」清朝入主268年,今粵俗拜祭仍用燒豬全體、燒肉成方,信受此作法影。
豕字有關的詞語
豕之一字,字、駢詞、成語都十分有趣,如:
象、豫兩字,字典屬部豕;「豕殳」,音督,刺也(「豕殳」人背脊);豩,同「豩豕」,音彬,頑皮的豬;豥,音孩,四蹄皆白之豬;「豕雚」,野豬;豳,音彬,通班,文理貌;豦,虎豕相鬥。
豕突,亂碰亂撞,南北朝范曄《後漢書·劉陶傳》:「(反賊)恐遂轉更豕突上京。」
豕心,指人有貪婪之心,《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實有豕心。」唐孔穎達疏:「豕心,言其心似豬,貪而無恥。」
豕視,相法所謂之下邪偷視,看不遠方;《戰國策·齊策一》:「太子相不仁,過頤豕視。」
豕犢,不肖兒,《水經注》:「恆氏有言曹子丹生此豕。」
豕蹄穰田,喻只送小小禮物,就奢望得到大大利益;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淳于髡》:「今者臣從東方來,見道旁有穰(耕)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甌窶滿篝(高地穀物豐收),汙邪滿車(低地莊稼豐盛),五熟蕃熟,穰穰滿家(農產品堆得滿滿的)。』臣見其所持者狹,而所欲者奢。」
豬突豨勇,喻軍勢銳利;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匈奴寇邊甚,乃大募天下丁勇及死罪囚、吏民奴,名曰豬突豨勇,以為銳。」
豕交獸畜,指對待人沒禮貌;《孟子·盡心篇》:「食(粵音治,動詞)而弗愛,豕交之也(養豬一樣);愛而不敬,獸畜之也(如同養畜牲一樣)。」
豬籠入水,喻財源滾滾而來;浸豬籠,是清代殘酷不法私刑。
粵俗諺:食豬血痾黑屎,歇後語:當面(馬上)見功(見效)。
猜豬字的謎語不多,如:謎面:送輕舟、點(、)點(、)去;謎目:拆字格,謎底:豕。又如:十一時半刻(亥),謎目:拆字會意格,謎底:亥。(晚上9~11時為亥時)
從亥的字亦不太多,如核、烗、垓、該、駭、豥、賅、刻。俗有一「自做字」──應作豬腱,而非豬,為字書所無。
詠豕的詩亦不多,宋梅堯臣曾作五言〈詠豕〉一首:司馬豢俗豨,日見容陰昵。喜比為白麟,惟憂不豐溢。烈飆澤雨作,真聲向人出。司馬悔無由,肝膽空駭慄。
蘇東坡與東坡肉
談豬,不得不談北宋美食家蘇軾(東坡)和一提起就令人垂涎三尺的東坡肉。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西元1079年),御史舒亶尋摘蘇軾詩句,誣蘇軾心懷不軌,借詩諷剌神宗所推行之青苗、助役等諸法,擾民,實勞而無功,為神宗下令拘捕下獄。幸賴王安禮、王安石諸人出面營救得赦,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崗)團練副使,史稱烏台詩案(烏台,御史台)。蘇軾到了黃州,愛竹、好吃又阮囊羞澀的他,發覺當地豬肉好,價錢又便宜,而吃的人卻不多,便大吃黃州豬肉──他自嘲說:自笑平為口忙(粵諺:為口奔馳),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初到黃州〉)。他在黃州住進友人借他一家暫住的院宅,宅在山之東坡,他因此自號東坡,後即以號行;他又自始信佛,故而,又自號東坡居士。
蘇軾吃多了黃州豬肉,竟然吃出煮肉心得,就賦成〈豬肉頌〉一首,述說豬肉烹飪之法:
淨洗鐺(粵音撐,瓦鐺),少着火(細火、慢火),柴頭罨(粵音掩)煙焰不起(悶侷),待他熟時莫催他,火候是(到)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喫,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莫當官。
宋周紫芝之〈竹坡詩話〉有〈食豬肉詩〉一首,信係與此詩同一稿源: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蘇軾所煮的應是紅燜(炆)肉或白切肉,而不是東坡肉。現時所說之東坡肉,有說係源自揚州紅燒肉,托蘇東坡之名促銷,終成食肆美味佳餚,聲名遠播,歷久彌香,令人垂涎三尺。睽諸明清兩朝始有東坡肉見之書冊,如明沈德福之〈萬曆野或篇〉,清李漁之《閒情偶寄〉諸書,此說極有可能。
蘇軾愛吃豬肉,但似乎尤喜家居有竹。俗傳他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蘇軾雜言古詩〈於潛僧綠筠軒〉裏有說:「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有好謔者二次創作,謔為: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餐餐筍炒肉。
昔豬鬃毛多用作牙刷,今已不用久已。豬的一身都可用作食用,所以說,豬一身都是寶。上菜市場採購者,一定知道什麼是五花腩、膀骨、髧兜肉、鬃頭脢、豬頸肉、松板肉和豬面肉等各種肉食,不同部位,有各種不同烹飪和吃法。
不過,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豬流感(Swine Flu)和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的潛在威脅,也委實令人談豬色變!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