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個心中有愛的人會是貧窮?

"Who, in love, is poor?" 這是愛爾蘭作家王爾德(Oscar Wilde)説的。跟很多王爾德的警句一樣,這句說話是發人深省,並能把人引領到無限的思索領域中。
“Who, in love, is poor?”「哪一個心中有愛的人會是貧窮?」這是愛爾蘭作家王爾德(Oscar Wilde)説的。跟很多王爾德的警句一樣,這句說話是發人深省,並能把人引領到無限的思索領域中。
 
值得指出的是:這句說話跟早前古多迪提過的費沙觀點有着一脈相承的地方,正如費沙所言,收入其實是一連串的事件(income is a series of events),而且歸根結柢,是内在和心理上的東西(inner events and psychic experience)。若我們能從早前提到的費沙《利息理論》的角度出發,那麼王爾德這警句的邏輯和智慧,便不難體會了。
 

好應將愛好好保存於心裏

 
“Keep love in your heart. A life without it is like a sunless garden when the flowers are dead. The consciousness of loving and being loved brings a warmth and richness to life that nothing else can bring.”「好應將愛好好保存於心裏。一個沒有愛的生命,就有如在一個沒有陽光日子裏,置身一個花朵已全枯萎的公園中。愛與被愛的感覺所能為生命帶來的溫暖與豐盛,是沒有其他東西可比擬的。」
 
這是王爾德的另一警句。筆者甚為喜歡這個句子。愛是抽象之物,沒有愛的感覺更加是抽象得可以的東西,但是只用一些小孩子也看得懂的簡單英語及比喻,就能將這抽象的概念表達得活靈活現,王爾德的文學和英語才華是令人驚嘆及佩服的。據記載,文學家蕭伯納(Bernard Shaw)曾經稱許王爾德是有史以來最能掌握英語的人,相信他的稱許應有一定的道理吧!
 

愛是忍耐、仁慈、不嫉妬、不自誇…

 
套用費沙理論的語言,王爾德這句說話帶出了一個觀點,就是愛是一很值得投資的資產,因為愛與被愛所能帶給我們的收入是很獨特和無與倫比的。這觀點是否事實,我們不易考證。不過,從純粹客觀分析的角度看,愛這種「資產類別」確是有其優勝之處。首先,跟絕大部分的資産不同,愛的擁有沒有排他性:我們今天擁有一個蘋果,即代表世界上的其他人會少一個蘋果可擁有,但一人擁有了愛,並不代表可供他人享用的愛會減少。相反,愛甚至可以是一種具有良性循環和特别效應特質的資產,即你心懷愛意,可能會促使你對更多的東西和事情能夠包容、接受、感恩,而且隨着更多人追求愛,每個追求者都可能更易得到她。更重要的是,追求愛,其實是一種心靈鍛鍊的過程,是不一定需要甚麼金錢,窮人的成功機會不見得一定會比富人少,所以在理論上,這可以是窮人「反超前」富人的捷徑。是的,愛確是一種甚為特别和值得我們投資的資産。那麽,跟着的一個問題是,甚麽為愛?在聖經的歌林多書中,它對愛是有這樣的描述:
 
「愛是忍耐、仁慈、不嫉妬、不自誇、既不驕縱,也不野蠻。愛不會令人受傷,也不會堅持己見,不能妥協。愛是不會容易發怒,不會記仇記恨,也不會記錄往昔的過失。愛是不會為不對的事情而高興,但會為真理而歡欣。愛是能忍受所有的事情、相信所有的事情、對所有的事情存有盼望、並能抵受所有的事情。」”Love is patient, love is kind. It does not envy, it does not boast, it is not arrogant or rude. It does not dishonor others, it does not insist on its own way, it is not easily angered or resentful, and it keeps no record of wrongs. Love does not delight in wrongdoing but rejoices with the truth. Love bears all things, believes all things, hopes all things, endures all things.”
 
愛爾蘭作家王爾德(Napoleon Sarony / Wikimedia Commons)
愛爾蘭作家王爾德(Napoleon Sarony / Wikimedia Commons)
 

財富的追求,可能亦是可以理解為一煉心的歷程

 
聖經的歌林多書亦曾這樣寫:「所以信、望、愛,是應常存的三德,而在這三者之中,應以愛最為偉大。」”So now faith, hope, and love abide, these three; but the greatest of these is love.” 據記載,耶穌經常勸喻人們應把財富積藏在上帝的國度(Kingdom of God)裏,愛是否就是進入耶穌所指的上帝的國度的特别通道?
 
説到最後,財富的追求,可能亦是可以理解為一煉心的歷程。真正的財富,可能只能存在於我們的心靈。若我們能夠懷着欣賞、寬恕、感恩之心,心靈上的財富,可能真是可供我們予取予攜。不過, 一個跟着而來的問題是,我們是怎樣才可有這樣的修為,能把自己的心靈修為,提升到如此境界?
 
當他在監獄服刑的期間,王爾德是完成了一篇文章,名為《靈魂深處》(De Profundis)。在這篇動人的文章中,王爾德細訴了他一生的心路歷程。雖然在入獄初期,王曾多次覺得已生無可戀,但在後期他卻若有所悟地認為這入獄經驗可能是一種不自覺的福份(a blessing in disguise),他甚至帶點自嘲地說,若入獄是能令人悟出這人生真理的唯一途徑,也許人們應該入獄。
 

心是為了承受破碎而製造出來的

 
在文中,王爾德是並沒有直接提到他為何有這觀點,不過他在文中,是曾寫過: 「心是為了承受破碎而製造出來的。」(hearts are made to be broken)自瑞丁監獄(Reading Gaol)出獄後的流亡期間,王爾德是完成了一篇相當具震憾力的詩,名為 The Ballad of the Reading Gaol〈瑞丁監獄之歌〉,有論者將之看成為對當時監獄制度的控訴,但亦有人認為它是有關一些更深層次的哲學和社會學問題的反思,無論如何,這〈瑞丁監獄之歌〉的其中的一句是:「除了透過徹底的心碎外,還有甚麽方法可令人參透耶和華看到些甚麽呢?」”How else but through a broken heart May Lord Christ enter in?”
 
也許,在經歷過徹底的心碎和悲痛後,若我們仍能站起來,我們是可能有如衝破了一度玄關,得以進入一個新的心靈境界,能夠從一嶄新的角度去看和理解人世間很多不同的事物。也許,在他經歷過人生的最高與最低點後,王爾德最後發現到原來靈魂上的超脱才是最寶貴的,而假若我們沒有經歷過徹底的心碎和極度的悲痛(sorrow),我們是難以進入到自己的靈魂世界,並令她得到釋放和解脱。王爾德沒有明確地說明怎樣才可令自己取得靈魂上的超脱,箇中的玄機會否就是在於能否做到心中有愛?
 

古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