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資源

──STEM+教育初探系列(13)

目前階段在發展STEM+教育上,可以說沒有太大的技術和資源限制,關鍵問題還是在於學校和老師的發展意願和心態。

在過去的STEM+ 教育系列,已經探究過有關歷史脈絡、本質和異化問題、香港發展的優勢、教育規劃和政策支持、校本課程框架和案例、學習目標和策略、教師培訓方案等核心議題。這次想談談支援STEM+ 教育的各類資源,以個人平時關注的活動和收集的信息,審視一下目前在財政、軟件、硬件、社會等幾方面的資源供應情況,讓學校了解,選取最有利校本發展目標的資源組合。

財政資源方面

香港在STEM教育的專項學校資助,暫時只有教育局2016年先後向全港公營及直資小學及中學分別提供一筆過10萬元及20萬元津貼。資助款額肯定不能滿足學校全面推動STEM教育的需要,學校當然仍可以在自身的學校發展基金或部分經常帳戶內,應付部分特別支出。例如教師的STEM持續培訓或購買課程方案,或校本發展計劃。2018年中,為資助學校購買圖書和安排推廣閱讀的活動,2018/2019學年起,政府為全港公營中小學提供經常性額外津貼。每所小學所得金額為4萬元,中學7萬元,較以前的「廣泛閱讀計畫津貼」倍增,而且用途限制放寬,很多學校都借用購置多媒體科普書籍及相關培訓服務。年底教育局提出的STEM教育QEF專項特別批核措施,也是方便學校尋求額外財政資源的渠道。

學校要做更大的發展項目,可能要借用校外資源。有地區小學與社會企業合作,籌備DreamStarter啟夢者計劃,協助小學生以眾籌方式,實現自己的夢想。有資訊科技體育基金推出STEM種子計畫協助小學STEM教育,利用在中學STEM的成果,簡化課程教導航拍、設計3D光雕、製作機械人等,協助學校推行具特色的STEM校本專題。2016年保良局獲2000萬元捐款,成立「保良局李樹福創意科技教育發展基金」,屬下中小學可按校情申請資助,舉辦相關活動或籌劃跨學科課程。當然,香港賽馬會也會有關鍵角色。屬下慈善信託基金撥款2億1600萬元,連同教育大學、城市大學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推出「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將惠及32所本地學校16000名小四至小六生;亦會推出教材及進行教師培訓,令社會更認識運算思維。

軟件資源方面

憑藉香港過往20多年校本課程研發經驗,及QEF計劃累積的成果,有不少學校都開始主動探索多元課程模式。有中學在中二課程加入Maker課堂;有傳統女校兩年前開始在初中年級試行STEAM教育,將科創知識融入音樂課。學生要運用物理學計算牧童笛長度、鑽孔距離,操作3D打印機等應用科技。有直資中小學在常規課程中加入STEM課,着重學生自己探索、找尋資料、互評及分享。有屯門小學在小四、小五常識科兩個單元,包括光的反射、青春期變化,採用STEM學習。利用圖像化編程軟件模擬光線射向鏡面,反射至目標位置,從而學到光進行的定律、入射角、XY座標圖等。

校外軟件支援也不可少,高校亦有積極推動。兩年前港大與香港科技園合辦數理藝坊The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Art(SMArt)Project啟發青少年探索科學。科技大學於2018年4月開設STEM@UST平台,匯集科大及一些中學的STEM教學經驗,為中學老師提供STEM教學資料,讓他們可以教導學生STEM的真諦及獲得支援。又聯同香港科技園公司、DJI首次舉辦RoboMaster訓練營,為學生提供展現創意、體驗科技創造的機會,將STEM教育在校園外延伸。也有軟件開發公司推出Map in Learning Program(簡稱 MiL計劃),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使用Esri公司的地理資訊系統軟件ArcGIS Online。啟迪學生STEM智慧,同時促進年輕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微軟以Minecraft教育版打機學編程,有20香港校選用,希望將原本沉悶的課題變得生動。香港裘槎基金會2015年透過編寫程式及公開發布數據,協助公眾了解全港STEM學習活動,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主題平台。

硬件資源方面

教育局為縮減學校在硬件及器材限制,做成發展差異,於2017年10月在樂富藝術與科技教育中心設立「STEM教育中心」,教師可借用激光切割機、3D打印機等較先進設備,進行STEM教學。為推動STEM教育,培育21世紀職業專才,職訓局(VTC)於轄下專業教育學院(IVE)青衣、柴灣分校及九龍灣青年學院也成立STEM教育中心,透過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技術及設施,為學生提供屋宇裝備、飛機維修、汽車工程、樹藝等範疇的模擬職場培訓,同時支援中小學推動STEM及其他學生科研項目。

不同學校也有因應發展需要,各自進行硬件配置。例如有中學生代表香港出戰美國水底機械人大賽,便在校內增建小水池供練習,為比賽作準備。也有中學改裝以往的電腦室,變身為Lego Stem Lab,利用樂高積木套件幫助編程學習,令電腦課不再僅限對着電腦,學生亦有動手製作機會。有直資學校斥資百萬打造發明培育室;有小學安排高年級學生每周上兩節STEAM課,投入超過100萬元,翻新電腦室,購入雷射切割機,讓學生設計並製作自行構思的作品。也有是斥資百萬添置器材,讓學生學習與STEM相關的Google CS First編程課程,使用BBC micro︰bit微型電腦外,還引進內地大學航天航空學院計的卡魅(CAME)課程。更有傳統女校在籌款重建一座大樓,以提供高科技的大學學習環境為理念,全面提升學術、美學、運動發展和文化交流。

社會資源方面

除了財政、軟硬件學校內、外的資源外,社會活動和社會聯繫的支持,對STEM教育的長期、全面發展也很重要。香港一直以來都有和STEM核心元素相關的學科活動,例如本港一年一度的聯校科學展覽、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國際科學奧林匹克香港選拔賽等。大專學界去年底更首次舉辦中學聯校生物奧林匹克比賽(HKJSBO),內容更涵蓋DSE生物科以外範疇,目的是考驗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香港教院學院2016年舉辦首屆小學校際流動應用程式編程比賽、香港青年協會舉辦香港機關王競賽、屯門中學為區內小學舉行機械螞蟻障礙賽。2017年有全港校際無人機比賽;由教育大學與多個機構合辦第20屆常識百搭小學STEM探究專題展覽;香港嶺南大學、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及新界校長會聯合主辦2017內地與港澳青少年STEAM創客挑戰賽等,都可以讓學生提升學習STEM的動力,以及引起社會對STEM 教育發展的關注。

另外,專業發展聯盟和跨地區交流活動也很重要。2017年包含香港在內的穗港澳STEM教育聯盟,在廣州成立,讓穗港澳三地的老師及學生對STEM教育發展有更全面的掌握。2018年中香港建造學院宣布和68間成員中學共同成立STEM聯盟,合作推廣STEM教育。2018年底由徐立之教授出任會長成立高格調香港STEM教育聯盟。亞太藝術創意教育交流協會18/19年度,也參與了由深圳大學信息技術研究所統籌的中小學「STEM+ 教育學習共同體」項目,推動深港兩地STEM教育專培訓及進行跨地區教學交流的試驗。

所以,目前階段在發展STEM+教育上,可以說沒有太大的技術和資源限制,關鍵問題還是在於學校和老師的發展意願和心態。

林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