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狂熱後遺症

政策的不確定因素,令市場進入重新適應期,中資股估值吸引之說仍然未獲受落,因為在很多投資者眼中,有不確定就等於要有折讓。

由科技、藥業、以至教育行業,當日紅極一時,現在換來卻是大有樂極生悲之感。不能否認,估值太高是根本問題,但高估值本質上是建基於市場對內地商機之大,與相關產業政策憧憬之期盼。不幸的卻是,成也是政策,敗也是政策。無疑,相比藥品及教育行業,中資科網股主要是受估值過分昂貴所拖累。但是肯定的,騰訊控股 (700)牽涉出網絡遊戲市場監管審批的不確定性,拖延半年左右,至今發展仍撲朔迷離,對投資者來說,結論自然相當之簡單:原來一個極大市場,又重點傾斜本地企業,而且不斷強調要主打發展的行業,政策隨時突變所衍生的不確定因素,破壞力之大比公司自身業績表現好與壞是更帶有殺傷力。

中國政策市 或使中資股折讓

網絡遊戲監管與近日內地教育行業所頒布的政策新規,共通點是下一代:教育要普及和優質、課餘要健康與增值。過去好幾年,內地概念由人口紅利、中產冒起帶來的消費購買力、樣樣都套入成為了消費股看待,誰不知,國策現在表明,孩子的錢,不能亂打主意。基於市場既有的想像力,亦有放大憂慮的功能,投資者只會擔心制肘愈來愈多。股票如作為一個真正市場的話,股價從來應該由市場人士及市場因素決定,但中國市場特點就是政策大於一切,於是製造了在股市無數政策狂熱分子的出現,時時刻刻追逐概念與題材。近日,藥業等同要硬性大減價、幼兒園教育項目變相不能成為上市公司資產,好處在於政策狂熱分子會走向式微,尤其是在內地市場,政策概念背後的另一面就是信息不對稱。

對於近期行業規定所帶出的更重要訊息,無疑在於徹底扭轉發展行業就等於製造商機的最根本假設。說得白一點,以往內地要搞行業推動,各持分者有錢齊齊搵,現在推動行業,附帶的只會是規矩與規範。當然一個政策重點由供應者與用家利益共享,變相是照顧用家,對社會是一件好事,成本降、享用卻更多。但對於一個尚待發掘的市場而言,當推動政策與商機、搵錢機會不能劃上等號的話,當有這個假設存在的話,市場賣點就是估值吸引那麼簡單嗎?政策的不確定因素,令市場進入重新適應期,中資股估值吸引之說仍然未獲受落,因為在很多投資者眼中,有不確定就等於要有折讓。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