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過離開香港的想法,本文便從原來的想法,升級為實際的行動。其實,從暑假開始,筆者便一直留意東南亞的學校和教育市場,也參加了專為國際學校老師度身訂造的「獵頭公司」。
11月初,泰國一所英國學校邀請筆者赴當地試教、面試,校方完全承包機票酒店;雖然為時甚短,住的也不是什麼星級酒店……可是,這種決意聘請合適人選的堅持,確實讓我這位香港老師眼界大開!
泰國的國際學校毫不遜色
作為一個旅遊名地,泰國儘管毀譽參半;但不能否認的是,那邊的國際學校一點都不比香港的遜色,許多名校如英國的哈羅、威靈頓等都在當地設分校,以相當不俗的待遇招聘人才。這種以實際行動善待老師的做法,我個人便覺得比香港強。
香港的國際學校儘管以比本地學校更優的薪津招聘,一位普通老師的待遇往往等於本地學校的高級副校;香港老師好不容易躋身進去了,表面上雖與洋同事看齊了,但實際工作量卻是有目共睹,有苦難言──要是擔任中文老師,由於香港所有國際學校都以普通話教學,所以還得面對來自內地、台灣甚至新加坡同行的競爭壓力,擔子一點兒都不輕。
之前有一篇文章曾提及國際學校提供的諸般福利,比方說是房屋津貼、醫療保險和教育津貼等等,筆者以前也曾深以為傲。2015年去過韓國回來,才發現這種待遇其實真的一般──學校提供的房津一般都追不上實際市場的租金水平,租金和水電管理費都得用自己的薪水補貼。孩子的教育也得自付20%到50%不等;如果怕中文和數學落後的話,還得自己到外面請補習,那麼,教育支出其實就跟其他家庭完全一樣。我之前以為,孩子唸國際學校,至少不用擔心英文;誰知不然,許多同事的孩子口語聆聽雖然一流,可是一到讀寫,卻遠遜於本地名校,錯誤百出。追查之下,發現學校老師都把孩子當成母語者來教,毫不注重文法語法,培養了大批「講就天下無敵,做就無能為力」的學生。有時看見一個非常優秀的國際學校畢業生,那往往是父母巨額投資孩子教育的結果,跟學校不一定有必然的關係;但由於收成者是學校,結果短短幾年便造就了一大批所謂的名校,你只要和這些名校學生簡單聊幾句,很快便知龍與鳳。
本人之前參觀過的那所位於泰國的英國學校,便純粹以英式寄宿私校為賣點,標榜長時間學習的好處──香港以前屬英國殖民地,目前還有不少英式制度的學校,可是就沒人有如此的膽識見地創立這樣的一所學校……執筆之際,筆者又收到一份來自越南胡志明市的國際學校的合同,該校集IB和AP於一身,我對這份合同頗有興趣,工資雖然比香港的低,但是房子、教育和醫療全部承包,如果接受該份工作,那麼,把在當地省下來的工資,跟在香港出租房子的租金合併起來,絕對比目前的收入還要多一截;從孩子成長和經濟利益層面考慮,興許也不失為一條另類的新出路。我已決定周末前往當地視察,有關的詳情下回分解……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