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水成川職場篇:未來環境轉變迅速,80、90後在職場如何應對?

溢達集團董事總經理童成先生給同學一個信息:香港是居住的地方,但不一定的工作的地方。他建議香港學生視野要更擴闊。大學生畢業後初期應沒有家庭負擔,不妨放眼世界,去外地工作,之後才回香港。

編按:2018年10月13日,良師香港Teach For Hong Kong 舉辦教育跨界對談 2018,主題為「匯水成川」。大會邀請溢達集團董事總經理童成先生、領英(Linkedin)人才解決方案主管王俊喬先生,以及太古飲料商業發展戰略總監黃思遠先生,進行座談會。以下為內容摘要:

童成:傳統企業推出新元素

大多數認為製衣業是傳統的行業。我覺得行業不是選擇工作的最重要因素。我們聘請人才不是講求應徵者出身自哪個行業,而是問為何選擇我的公司。如果應徵者想做一些與別不同的工作,可以留意不同公司的文化,以及能否在公司裏不斷學習?

我的公司有管理培訓生項目。我們在全球各地進行招聘。在招聘過程中,我們公司強調自己是傳統行業的非傳統公司。製衣業勞工密集,我們要研究怎樣提供員工的收入水平。我們也考慮環保問題,製作一件衣服會製造污染,我們要把工業對環保的損害減到最低。我們需要新理念吸引年輕人。

溢達集團董事總經理童成先生強調自己是傳統行業的非傳統公司,吸引年輕人加入。
溢達集團董事總經理童成先生強調自己是傳統行業的非傳統公司,吸引年輕人加入。

王俊喬:懂得科技知識和軟性技能在未來有優勢

現今香港需要什麼人才,就要看世界的趨勢,例如人工智能,自動化。科技發展愈來愈快,技能差距愈來愈大。創新能力、領導才能、談判技巧、勸喻技巧等軟性技能都不能被科技取代。

公司尋找人才時,特別重視軟性技能。現在供不應求的工作有數據分析員、軟件工程員。一個人如有科技知識,再加上軟性技能,將會有很多公司聘請你。

黃思遠:香港人仍有優勢

有人認為內地人在本港求職會有優勢,香港人擔心自己吃虧。其實香港人不用擔心,因為香港人轉數快。有些硬性技能很重要,例如電腦科學等,但如果能加上軟性技能,就會完備。我覺得有幾個技能相當重要。

第一、協調能力。你有沒有能力與其他人協調?你可能是領袖,也可能是下屬,幫助上司解決問題。

第二、好奇心。你有沒有關心周邊事物?我聘請員工時,會問面試者能否問問題。在當今環境下,我不希望員工只會說「是」,這不是今時今日解決問題的方式。

我相信設計思維的方式。設計思維是以人為本的解決問題方式。同理心是機械難以取代的。除了向人分享外,更要聆聽他人的心聲。

協調能力和同理心來自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香港與人溝通頻繁,只要能保持水平,不須擔心被人淘汰。

大華銀行大中華區行政總裁葉楊詩明女士(左)向在場三位嘉賓提問。
大華銀行大中華區行政總裁葉楊詩明女士(左)向在場三位嘉賓提問。

以下為三位嘉賓在指定題目下,分享個人意見:

童:溢達集團董事總經理童成先生

王:領英(LinkedIn)人才招聘和人力資源管理的策略專家王俊喬先生

黃:太古飲料商業發展戰略總監黃思遠先生

企業怎樣幫助年輕人?

童:我覺得企業和學校可以加深合作。現時企業集中聘請大學畢業生,但我們找更年輕的。我們與世界各地的大學合作,舉辦創意大賽,比賽題目是行業不能解決的問題。師生組成隊伍到我們公司匯報,表現優異者會有獎項。參加的學生有大學畢業前一年的實習生,也有大學一年級生。我跟參賽者說:「你們不是加入大公司才是棒,還有很多選擇。」

我也建議香港學生視野要更擴闊。大學生畢業後初期應沒有家庭負擔,不妨放眼世界,去外地工作,之後才回香港。我給同學一個信息:香港是居住的地方,但不一定的工作的地方。

王:Linkedin會將申請人履歷和公司職位空缺所需的技能作出配對。如果供不應求時,公司可以與政府、教育機構合作,嘗試改變入職要求。

Linkedin有一個宗旨:“A great leader should also be a great teacher.”沒有溝通技巧,怎樣領導一個團隊? 培訓員工如教導學生。

黃:我建議大企業向中學生提供職業計劃。回想中學時,不知未來怎樣,隨便選科就算。在企業向學生介紹未來需要什麼技能,為學生選科作出抉擇。

有些工種如資料科學研究,香港沒有這類人才,因為教育制度沒有相關的訓練。商界能否多與教育界溝通?過去相隔兩至七年才溝通,技能需求已不合時宜。

Linkedin人才解決方案主管王俊喬先生認為,一個人如有科技知識,再加上軟性技能,將會有很多公司聘請你。
Linkedin人才解決方案主管王俊喬先生認為,一個人如有科技知識,再加上軟性技能,將會有很多公司聘請你。

企業者的過往經驗,怎樣教導新一代?

黃:我最大的反思是我讀書時有幸學習創建思維。從前讀書覺得自己很棒,解決問題時比較自我中心,問題在於我身上。學習創建思維後,發覺解決問題其實很簡單。我經常說:“Do the right things, do things right.”透過同理心,從受惠者的角度去了解別人所需。

童:我發覺同學找工作時過於刻意要朝某方向走,例如企業管理、STEM等。其實我什麼工作都做過,例如政府工、投資銀行。我覺得大家不一定要刻意追求自己要走什麼路。人其實在每個階段都學到不同的事物。到某個階段將這些事物得以應用,更容易發揮自己。

王:過去我招聘時候,只找經驗接近的員工,但遇到難題時,經驗所限不能解決。我建議領導聘請員工要多元化,也要多聽意見,以及分享自己的得益和經驗給人參考。

未來工作環境有何變化?

王:將會很多自由工作者,公司會外判員工。科技進步。愈來愈多人用WhatsApp溝通,愈來愈少人會致電。

黃:科技發展迅速,不懂的知識愈來愈多。我提議老闆要接受未來的變化。從前下屬進入老闆房間必定是壞事,現在下屬有意見時就多入老闆的房間,提出意見。未來的年輕人其實很棒,老闆的知識可能不及年輕人。老闆應善用新一代,抽少許時間成為老師,教導身邊的人。年長的人和年幼的人互相幫助,例如你教我AI,我教你怎樣去面試。

童:第一、未來工作環境會更開放,工作時間較為彈性,辦公室沒有固定座位,更可能家裏工作。第二、公司組織架構會更密集,在一個團隊裏附有一個團隊。第三、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工具會隨着時間而演變。最後,企業的教育將扮演更重要角色,終生學習的過程,鼓勵同事參加網上課程。資訊多了,轉工密了,未來變化會很大。企業家要不斷摸索,做好自己分本分。青少年不要走固定模式,放眼世界,多點批判思考,就有進步。

「匯水成川」論壇三之二

本系列文章:

曾俊華:今天香港教育制度難以應對未來需要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