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的功夫──外功框架篇

如要孩子寫得好文章,就是要訓練敍事的能力。要有好的敍事能力,除了在內功篇提到的點子外,還要了解到敍事究竟有什麼元素。

連續寫了那麼多篇有關寫作的內功篇,想說明的是日常恆久的鍛煉和培養是最重要的,可說是學功夫需先練「紥馬」,基本功最為重要,只要孩子能具備寫作的興趣、能力和性情,到了學習寫作的技巧時,自然得心應手。談到寫作技巧和方法,當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所有事情,最難的莫過於開始。

文無定法

在這個當兒,必須先說明,文無定法,自從古人將寫文章視為經世大業的事情來看待,就知道他們用了不少心機時間,務求能夠寫出驚世文章流傳後世。他們厲害到能夠在寫日常公文、平日對話也別出心裁,喜歡運用對偶、用詞語帶相關兼而雙聲疊韻,修辭有華麗有簡潔,結構可以嚴謹,層次分明;但也可以是流水行雲,止於不可不止之處。

然而,要達到上述古人的境界,自是難事,尤其在於如何開始寫一篇文章。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只有命題作文,每兩周有兩節連堂的作文課,然後待老師批改完後就謄文。當時我不喜歡作文堂,因為我不知道如何鋪排文章的結構脈絡,儘管老師教了我們如何寫大綱,但是到了下筆之時,又是另一件事情了。所以那時我大部分時間都和其他同學說笑、搗蛋,到了最後十分鐘草草的把文章寫完便算,於是所得的分數往往只有50、60分,從沒可能取得80分,至於100分根本全班也沒有人可以拿得到。可怕的事情還在後面,運氣較好的時候是把老師的紅筆批改抄一遍,更慘的是要重作一遍,這可說是極刑。在此當然不是要怪當年老師的教導,因為基本上大部分學生都是這樣學寫作的。

訓練敍事的能力

說了那麼久,最重要的還是讓學生有一個較容易的方法入門,使他們能夠很快地便可以開始寫作,加入情節,完成一篇結構完整,而又不離題萬丈的文章。在小學的階段,學生最多接觸和寫作的主要是記敍文,簡單來說,如要孩子寫得好文章,就是要訓練敍事的能力。要有好的敍事能力,除了在內功篇提到的點子外,還要了解到敍事究竟有什麼元素。敍事離不開是時、地、人、事四個元素,聽起來很簡單,有不少學校都會教導學生先寫好四素句,就是包含了時、地、人、事的句子,從而發展成段落。亦有些方法是先把四素句再分拆成為(人+事)的二素句,以及其他基本行為句,用變換不同的人和事來鞏固學生對人物和活動造句子的概念。人物和活動是組成完整句子的最簡單的單位,我們首先要為孩子提供不少有關人物或動物的詞彙,留意的是基本的人物元素當然是家中的成員或親友,推而廣之則是不同職業、不同地方的人,這都是不少學校會使用的方法。如希望更進一步的話,可以加入更多出現在孩子日常生活的人物,如隔鄰的馬太太、大廈的管理員叔叔、報紙攤的婆婆等,以豐富孩子的聯想,梳理他們的人際網絡,連結他們的日常生活,這些都是家長可以做到的。

至於活動(事)方面,我們也要作大量的輸入,孩子才有足夠的素材以供書寫,除了一般看書、踢足球的活動外,也可加入家庭活動,或是和地點有關的活動,又或是和季節、節日有關的活動,以及不同行業、身分的活動等。當孩子擁有了這些詞彙(坊間也有相關圖卡),我們便可以用人物和活動做一個大配對,讓孩子配搭合適的人和活動,這能鞏固他們二素句概念。第二步,嘗試把不同的人物刻意配上無關或不配的活動,這也是孩子很喜歡玩的遊戲,例如廚師在彈琴,我們一般會把廚師配上煮食,如配上彈琴的話,孩子便會大笑起來,這表示他們已經懂得分辨人物應配什麼活動較為合宜。這樣,不斷的反覆測試,有時候他們會誤會某些配搭也合理,我們便要加以糾正。例如廚師彈琴其實並無不妥,但如果我們加回適當的場景,如在午膳時間,廚師在餐館的廚房中的時候,我們就會想像出廚師努力的煮食的場面,如果孩子在這個條件下仍未能找出恰當的活動,我們就需要加以引導。因為在小學寫作中,審題和選材很重要,如果一開始我們什麼答案也接受,那麼寫成段落或篇章的時候,只會更容易失去重心。

總結上述所言,我們可先教授孩子人物和活動的關係,而且從日常生活取得素材,多作配對的練習,很多時可以發展出其他有趣的話題。當然,在這裏所提供的只是其中一種寫作方法,為孩子定下一個框架,然後一步構建,成為文章。坊間也有其他不同的寫作方法,各位不妨多作參考。下一次我們將會說及其他寫作的元素﹕時和地。

陳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