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新任校長張翔教授於7月中履新,正當暑假期間,讓他有時間熟悉大學行政和接觸方方面面的港大持份者,包括學校生、教師、校友及社會各界人士。筆者一直關注港大的校長變動,從80年代中王賡武教授接替黃麗松校長,到前任校長馬斐森的遴選,歷任校長都有機會接觸,對張翔教授的到任,份外關心。香港大學經歷過前幾年的折騰,頗傷元氣,馬斐森校長未完成首個任期便離去,各界都關注港大的新舵手如何可以穩住局面,繼往開來。
學術地位不容置疑
港大去年以較短的時間覓得來自柏克萊加州大學的科學家張翔教授出任新校長,最受外界矚目的是他來自中國大陸的背景。張校長的本科與碩士都在南京大學修讀,之後到柏克萊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經過近30年的奮鬥,在美國工程界闖出名堂,學術地位不容置疑。去年底港大公布張翔教授為唯一獲遴選委員會推薦的校長候選人,12月15日他到港大先後出席教師、學生、校友的交流會,分享他的管治理念及提出港大發展的願景。那天我出席了校友那一場交流會,張校長有備而來,談了不少他過去的經歷,包括學術成就、管理經驗、籌款能力、危機應對、跨界經驗、國際聯繫,也詳細分析了全球高等教育界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如何面對世界高速的轉變下社會各方面的龐大挑戰,例如能源、環境、健康及貧窮問題,大學如何培養人才及提出可行的新解決方法,角色十分重要。他強調一所大學優秀與否,是以本科生的教育來判別的,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挑戰,在數碼時代大學如何作出改變,值得深思。
張翔教授在上任前對港大做過頗深入的研究,在那次與校友的交流會提出了他對港大的願景和一些發展策略。他希望把港大發展為在世界佔領導地位的大學。他看到香港優越的地理位置,東西文化的交匯點,可以善加利用。他希望港大可以致力培養學生成為一流人才和領袖,引領香港、大中華地區和世界的發展。張教授希望港大成為創新中心,發展新的科技及醫療療法等。但要達致以上目標,他認為必須吸引優秀學術人才,除了享負盛名的教授,也要物色嶄露頭角的學術新星,培養他們成為優秀學者及教員。他很重視教學的創新,並希望培養學生發展企業家精神,很明顯是把他在加州灣區矽谷的多年經驗帶來香港。他更希望引進更多國際交流,以他在美國、英國及內地一流大學的網絡,與港大形成一個全球校園。當日張教授也回答了校友不少尖銳問題,包括涉及敏感的政治問題及港大前幾年經歷過的危機,他都頗技巧的回應了。
希望上任後多做實事
張翔校長履新那一天,面對雲集的記者只是簡單的說了幾句客套話,沒有太多發揮,與那次閉門的校友交流會不一樣。他也發了一個電郵給所有校友,作為首次的問候。不過有校友急不及待在自己的專欄批評新校長的英文不夠好,身邊需要有一位好的寫手。張校長畢竟是在內地接受基礎大學教育,到了美國才有機會提升英語水平,他是理工科專家,講與寫的能力不夠地道,可以理解。這是他來港後面對的首個挑戰,大學需要對他作出支援,正如馬斐森校長需要專人每天給他翻譯中文傳媒對港大報道一樣。張校長能惡補一下廣東話更有好處。
中學文憑試放榜,港大盡攬多名成績最好的學生狀元,特別是醫學院。但樹大招風,很快有投訴指港大醫學院錄取較多非聯招學生,讓不少成績達標的考文憑試學生望門輕嘆,覺得不公平。有傳媒馬上跟進有關投訴,對港大的做法作出批評,港大作為香港最老牌大學,一舉一動都備受注目。港大公關團隊過去數年身經百戰,須要為張校長做好準備,面對隨時出現的突發事件。
張校長上任後馬上接見學生代表,聆聽他們對校政的意見。過去幾年經過佔中及陳文敏事件,學生會與大學的關係跌至谷底,張校長需要花一點時間修補。由於中港矛盾愈趨激烈,張校長的內地背景可能是一個包袱,如果校園再發生政治事件,他容易成為激進學生攻擊的目標。
目前港大的管理團隊都是前兩任校長招聘及委任,張校長走馬上任,是否需要建立自己的班子,推行他的鴻圖大計?港大行政架構複雜,校長身兼多個委員會主席,校內外會議繁多,如果管理團隊不能合作無間,會疲於奔命。張翔校長比較年輕,精力充沛,希望他很快適應香港做事的節奏。
過去幾年港大風波不絕,希望張翔校長上任後可以為大學的長遠發展多做實事,讓港大再上一個新台階。
原刊於《明報月刊》,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