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對姊妹學校的難題

如要推廣香港學校與大灣區學校結對,首要讓他們知道香港學校的辦學背景,由於過往的發展,他們會常常接觸到具宗教背景的香港學校。

筆者數月前寫了一篇文章,名為「去日、韓看 STEM,不如去大灣區」,文中大談跟大灣區結對姊妹學校的好處,但話說回來,每件事都有利有弊,讓我在這裏談談我曾遇到的問題。

是宗教學校嗎?

香港不少學校都是由宗教團體辦學的,大家都習以為常,但內地有些學校卻沒有這個概念。我試過想跟佛山南海的學校結對,但反應奇差,後來我從其他人口中得知,原來他們不想跟有宗教背景的學校結對。這個問題還不只在佛山出現,最近我的辦學團體,有9所小學想跟肇慶的學校結對,本來談好了探訪,但突然在出發前的一個月,對方問我:「能跟官校結對嗎?」我說:「我只能安排我們辦學團體的學校。」換來對方說:「我們暫時未有合適的學校結對。」所以如要推廣香港學校與大灣區學校結對,首要讓他們知道香港學校的辦學背景,由於過往的發展,他們會常常接觸到具宗教背景的香港學校。

單方向的互訪

大灣區學校鄰近香港,加上高鐵通車,大家互訪學習,想來必不困難,但現實是兩地只可進行單方向的互訪,所謂互訪,又如何是單向?因為我們要到內地探訪,並不困難;今天老師上去專業交流,明天學生去上幾節課,都是有益和有建設性的學習活動,但如要內地的老師和學生到香港,那便不容易了,既然少了他們來港,姊妹結對便變成單向,兩條路軌少了一條,可謂事倍功半,所以如要加強姊妹學校的效益,便要請內地市教育局放寛限制,先讓內地老師多來港,再安排學生來港交流,那才是雙贏方案,互有裨益。

資訊不足

中央大力推動大灣區發展,提出「9+2」方案,但作為教育界,我相信大部分教師都說不出哪9個城市,至於9個城市的特色,更是認識不多。現在香港與內地學校結為姊妹的方法,離不開這兩個:

一、透過香港教育局、中聯辦及教聯安排,但往往只是「餐單式選擇」,只知對方學校的所在地、校名和規模,便結為姊妹。

二、透過不同團體的親身探訪,如辦學團體、地區校長會等安排,從互訪交流中,互相認識了解,再進一步結成姊妹。筆者當然支持後者,透過了解才結對,對兩地學校發展才有幫助。

但不只老師對內地學校不太認識,筆者也是見識淺薄,去過佛山才知他們的陶瓷文化,去過肇慶才認識他們的端硯藝術,所以我建議兩地教局宜設立一個他們主導的中央平台,讓兩地校長多交流和認識,並提供點對點的資訊和聯繫,教局也要多辦互訪交流團,讓兩地學校「多認識,才結對」,並不是現在般「先結對,後了解」,那樣姊妹學校的關係才會好,才持久。

筆者認同我們應多帶學生到內地交流,也十分欣賞教育局將姊妹學校計劃恆常化,更覺得與大灣區的學校結對,十分適合,但計劃初行,還請政府協助學校解決以上難題,計劃推行才會事半功倍。

蔡世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