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香港金閱獎 《老夫子》漫畫家王澤獲榮譽大獎

第5屆香港金閱獎頒獎典禮,於2018年9月27日舉行。現場頒發44個獎項。《老夫子》第二代漫畫家王澤教授獲榮譽大獎。

第5屆香港金閱獎頒獎典禮,於2018年9月27日舉行。頒獎嘉賓星光熠熠,包括跨傳媒工作者劉天賜、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拔萃男書院前校長張灼祥、著名股評家家胡孟青、藝人張曦雯等,現場頒發44個獎項。《老夫子》第二代漫畫家王澤教授獲榮譽大獎。

香港漫畫作品的光榮

王澤講述得獎感受時,首先感謝已離世的父親王家禧先生,相信父親在天上看到兒子獲獎。感謝吳興記合作超過60年,是老夫子最重要的夥伴。最重要的光榮是從另一漫畫家馬榮成手上頒發獎項,深感榮幸。

兩大香港漫畫家聚首一堂。
兩大香港漫畫家聚首一堂。

已故作家林燕妮得獎

《林燕妮紀念文集──寂寂燕子樓》獲得最佳文史哲書籍。林燕妮好友林若芬(April)代領獎項。林若芬代林燕妮兒子李凱豪讀出獲獎感言。李凱豪眼中的母親是文學家,用心用愛寫作,文章自成一格,作品可在中國文學史上佔一席位。林若芬展示林燕妮生前喜愛的蛋形手袋,彰顯林燕妮的個性,別具意義。

跨傳媒工作者劉天賜頒發獎項給林燕妮好友林若芬。
跨傳媒工作者劉天賜頒發獎項給林燕妮好友林若芬。

香港文化類書籍深受歡迎 江啟明鄭寶鴻獲獎

追溯香港文化變遷的書籍大受歡迎,題材包括繪圖、老照片等,見證歷史變遷。香港著名畫家江啟明憑《香港村落──江啟明畫筆下的鄉郊歲月》榮獲最佳圖文書籍獎項。

拔萃男書院前校長張灼祥(右一)頒發獎項給畫家江啟明(右二)。
拔萃男書院前校長張灼祥(右一)頒發獎項給畫家江啟明(右二)。

歷史學家鄭寶鴻的《香港城區發展百年》獲得最佳文史哲書籍。劉天賜表示,自己與鄭寶鴻一樣喜歡收集香港舊照片,以及研究老香港的行業。劉天賜羨慕鄭寶鴻能找到很多舊照片。鄭寶鴻回應製作歷史書時,需要從舊報紙搜索資料,感謝香港大學圖書館提供相關刊物,書籍才能完成。

鄭寶鴻從劉天賜手上得到獎項。
鄭寶鴻從劉天賜手上得到獎項。

張炳良陳美齡馬榮成獲最佳政經社會書籍

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張炳良教授,憑《不能迴避的現實》獲得最佳政經社會書籍。林超英笑言張炳良退任局長一年即出版新書,對其他局長很大壓力。張炳良回應新書發行後,壓力更大。張炳良介紹新書時,提及兩個現實。第一個現實是房屋問題,房屋可負擔性危機到達臨界點,基層和中產市民充滿怨氣,年輕人看不到希望,社會不能蹉跎下去,一定要打起意志去做一些事情。第二個現實,在香港目前制度下,施政舉步維艱,經常議而不決,經常遇到製肘,這是他的5年局長生涯裏深切感受。張炳良介紹出版新書就是分享他的體會。

林超英頒發獎項給張炳良。
林超英頒發獎項給張炳良。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陳美齡博士的《我們都是地球人──被遺忘的孩子》榮獲最佳政經社會書籍。陳美齡介紹新書是講述她在世界不同地方遇到的小朋友。這些小朋友在戰爭或貧窮中生活。她希望香港的家長和學生閱讀此書,知道世界有很多受苦的兒童,希望香港兒童知道身在福地,珍惜生命,珍惜周圍的人和物。陳美齡得到獎項非常感恩。

陳美齡從日本返港領獎。
陳美齡從日本返港領獎。

著名漫畫家馬榮成,與丘志光合著的《馬榮成風雲路》獲得最佳政經社會書籍。馬榮成講述得獎感受時,感謝已故的母親,是她鼓勵他創作此書。馬榮成希望自己的經歷給子女閱讀,當子女長大後看他的故事。

漫畫大師馬榮成(左四)獲獎。
漫畫大師馬榮成(左四)獲獎。

脊髓肌肉萎縮症患者親臨領獎

曾獲特首林鄭月娥女士賜序及劉德華墨寶題字,講述12個脊髓肌肉萎縮症患者感人故事《愛生命 活無限》獲選為最佳醫療健康書籍。幾位主角不辭勞苦,親臨領獎。

脊髓肌肉萎縮症患者楊兆安及香港硬地滾球傷殘運動員何宛淇憑《愛生命 活無限》一書獲得最佳醫療健康書籍。
脊髓肌肉萎縮症患者楊兆安及香港硬地滾球傷殘運動員何宛淇憑《愛生命 活無限》一書獲得最佳醫療健康書籍。

李家鼎連續兩年獲選最佳飲食類書籍

藝人李家鼎憑《鼎爺廚房2──懷舊風味撚手菜》,獲得最佳飲食旅遊書籍,更是連續兩屆香港港金閱獎獲得此項殊榮。李家鼎在場分享書中能勾起他童年回憶的粵菜。

「鼎爺」李家鼎今年再次獲得最佳飲食旅遊書籍獎,更與藝人張曦雯即場交流烹飪心得。
「鼎爺」李家鼎今年再次獲得最佳飲食旅遊書籍獎,更與藝人張曦雯即場交流烹飪心得。

今屆44個最佳書籍獎項中,四分一為網絡作家。由一人一票選出的我最喜愛作家金獎得主,由愛情繪本作家憑新作《大大與小妹:養豬物語》連續第二年奪得。銀獎得主是空中少爺傭仔,《空中飛傭:傭仔膠流日記@維記澳洲航空》以工作趣事化為繪本,獲得銅獎是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長龍應台,她的得獎書籍是寫她和失智母親感情的《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

大會於9月27日至10月2日在鑽石山荷里活廣場舉行大型流行書展。9月28日至10月1日有作家講座。9月29日至10月1日設有STEM工作坊。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