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動人的事業

教學不怕問題刁難,最怕冷漠而不動心,如何執生以熱誠感染他人,使他們留心內容的意義價值,如此才使得每次踏上課堂戰戰兢兢,洋溢教學的動機。

前香港博物館館長譚志成生前推動藝術教育不遺餘力,去世前兩星期還為他致力編寫的藝術教材出版發言,其時會眾站立向他致敬。猶記得過去我跟同事和他一起飯聚,聽他侃侃而談他對藝術教育的信念與方法論,這也是他畢生的志業,即使他已退休及移居加拿大,在那邊依然教學孜孜不倦。

教育是動人的事業,但不能只是主觀的陶醉,特別是當下消費者的意識已同時結合了學生的身份,他們在教學評估表格上被鼓勵批評,教師隨時會接收到不近人情的評語。一位比較文學的教授便接收過這樣不記名的意見:「請收起你的笑話,別浪費我們的時間,它們一點也不好笑!」「請減去一半功課,並在每一個小時之間放小息。」「這科資料太深奧,但最失敗是早上10點半開課!」此等評語只會使教學的人變得過分謙卑。

好老師的七大特點

一位歷史學教授列出了好老師的重大特點,我發覺自己只做到一半。

首先,好老師要重視課堂裏每一個人的意見,不好揶揄或充耳不聞。一個課堂討論的時間愈長,大家甚至不想結束,這才是一個好徵兆。

好老師甚至可以使學生期待上課,不只是因為教課的人,而是期待跟班上的人相聚,他們知道來到這個課堂,有規則需要遵守,亦同時有責任要完成。沒有他們的參與,便沒有這一堂課。

成功的授課者不在表演,而在容納百川。她或他的個人狀況以及心情如果欠佳,在課堂上沒有人會警覺;反倒是來上課者,不怕分享個人意見,積極提出問題,踴躍辯論,甚至說個笑話,沒有忌諱。

上述三項我想還可勉強過關,但不能滿足的條件有四,一是提高對學生學習成效的寄望,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優良的標準。這些指標立竿見影,自視非等閒輩的教師會認為如果學生愛自己,會努力不讓自己失望。二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統領學習,對於課程安排的大小決定,都應該有讓他們參與的機會。另一項就是能純熟掌握先進的教育科技,達致教學的最佳效果。我想起常常在課堂上向教育支援小組求助,解決科技操作,便認定不能及格。最後一項難以滿足者,則是所謂「同僚評估」;教師旁聽彼此的課,互相學習。這事礙於文化背景,美國教師較容易執行。

誰說教學容易?在同一所學院教授同一門課多年,不同的班別也可以將你難倒。教學不怕問題刁難,最怕冷漠而不動心,如何執生以熱誠感染他人,使他們留心內容的意義價值,如此才使得每次踏上課堂戰戰兢兢,洋溢教學的動機。

最後,教學當然是一個集組織與經營於一身的事業,人們會忘記自己的房產或保險代理,但不會忘記遇上了好老師。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文潔華